我校46项成果获得甘肃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月21日上午,甘肃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在宁卧庄召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励小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玉琴,省政协副主席黄选平出席大会。会议由省长助理夏红民主持。我校副校长王嘉毅、万明钢和获奖教师参加了大会。
会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瑞民作了甘肃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报告。省委副秘书长杨元忠宣读了《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甘肃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决定》。参会领导为一、二等奖的获奖作者颁奖。
励小捷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获奖者表示祝贺。他指出,未来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普及研究作为首要任务。要着眼于甘肃跨越式发展,发挥好理论研究、理论宣传、理论教育、理论普及的作用。要准确把握甘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力研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要深入研究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要求,全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励小捷提出,要认真制定和实施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十二五”规划,大力加强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基地建设,积极扶持新兴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发展,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本届评奖工作自2010年5月启动,经过申报、初评、学科复评、终评四个阶段,从1281项符合参评条件的成果中,最终评选出优秀成果198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158项,涵盖了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20个学科领域。
我校46项成果获奖,比上届省社科奖增长35.3%,创历史最好水平,获奖总数位居全省高校、科研院所首位。其中,经管学院李兴江教授主持完成的《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与协调发展:理论、实证与政策》、文史学院王建疆教授主持完成的《我们缺少一个什么样的审美》等2项成果获得甘肃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文史学院赵逵夫教授主持完成的《先秦文学编年史》,教育学院王嘉毅教授主持完成的《西北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政法学院李朝东教授主持完成的《现象学的哲学观——兼论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哲学观的差异》、张文礼教授主持完成的《公共服务战略管理》,外语学院曹进教授主持完成的《公共新闻研究:理论、实践与批评》、王琦教授主持完成的《二语习得中的“注意”机制研究》,体育学院陈青教授主持完成的《民族体育跨文化融合研究》、任莲香教授主持完成的《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势》等8项成果获得甘肃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张永丽、王宗礼、邓华陵、赵成章、赵雪雁、陈晓龙、李巍、崔治文、梁红梅、李怀、岳天明、陆春萍、周爱保、朱立芸(2项)、王鉴、赵明仁、孙百才、王兆璟、金东海、李朝东、符得团、杨晓宏、伏俊琏、郭国昌、彭金山、董芬芬、冉耀斌、漆子扬、韩伟、田澍、胡小鹏、张科、张学忠(美术)、张君仁、芦平生等主持完成的36项成果获得甘肃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