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图片

老网站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老网站数据  校园快讯

我校“双联”行动模式受到中央媒体关注

 

 

 

 

 

 

       我校2012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成效明显,省委考核结果为优秀。学校在“双联”行动中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形成的高校“双联”模式,得到了省委和联系县、镇(乡)、村各级政府及帮扶群众的一致好评,受到中央、省属媒体的广泛关注。3月31日—4月2日,《人民日报》记者专门深入学校联系的宕昌县、礼县7镇(乡)的14村,对我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做了专题深度采访。
       在为期三天的采访过程中,《人民日报》记者先后来到我校联系的宕昌县、礼县,和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及教育局、旅游局、镇(乡)、村负责人交流座谈,全面了解我校的“双联”行动方案和具体工作实施措施;先后深入宕昌县旧城中学、沙湾中学、官亭学校、秦峪小学,礼县白河农中、古桃小学等我校联系点学校,和活动期间参加我校组织的“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培训教师、参加高考备考辅导班的师生及参加城乡学生“手拉手、心连心”的师生进行了深入座谈,全面了解了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收益情况;深入我校联系村,参访了参加启智培训的村干部和受帮扶农户,了解了他们的受益情况和对下一步帮扶工作的具体需求。
       陪同采访期间,我校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教育学院等部门、学院负责同志分别进村入户,探望了各自联系户,了解了他们农业种植面临的旱情和下一步的帮扶需求。并就2013年学校的“双联”行动方案和县、镇(乡)、村的负责同志作了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确定了下一步的具体工作。
       自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我校按照“发挥一个优势,实现两个提升,做到三个保证,落实四项要求”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行实施“扶贫助教计划”、 “艰卓成长计划”、 “顶岗支教计划”、 “骨干带动计划”和“文化引领计划”等五大计划,通过和礼县、宕昌县签署教育发展战略协议,带动两县的基础教育大发展;深入研究帮扶措施,通过选派得力干部分阶段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协助帮扶村制定科学有效的五年发展规划和切实可行的项目规划;充分利用学校的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组织邀请35名“双联”行动联系村村干部来校开展启智培训;充分发挥学校教师教育资源优势,组织附属中学骨干教师分赴联系县学校举办高考备考专题辅导班;邀请联系县的161位学生来校和我校附属中小学学生一对一结成对子,深入开展“双联”行动城乡学生“手拉手、心连心”;组织联系干部广泛筹资筹物,为联系村建设文化活动室等切合实际需求的有效方式等措施,深入推进了学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全面提升了“双联”工作的实际效应,探索总结出了符合高校实际和地方需求的“双联”行动有效模式。

(编辑:王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