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图片

老网站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老网站数据  校园快讯

孙晓杨:琴键上的五彩人生

        美丽、优雅、自信、大方、温婉……所有的这些对于一个教钢琴的女老师而言,仿佛是必不可少的特质,而这些特质,也让无数人欣赏、艳羡。初识音乐学院的孙晓杨老师,就被她身上种种特性所吸引。
        谈到音乐与钢琴,孙晓杨讲了一个小故事——小时候她拥有很多玩具,唯独对一架玩具钢琴情有独钟。正是源于与生俱来的兴趣和家人的影响,在妈妈的支持鼓励下,她走上了音乐之路。高中之前和其他同学一样在普通学校学习,然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星海音乐学院附中。高考时恰逢奥地利音乐学院来国内招生,孙晓杨以全校第一的成绩公费到奥地利学习钢琴。留学期间,她多次获得国际比赛大奖:2005年全奥贝森朵夫钢琴比赛第一名,2006年意大利罗马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如此种种,不胜枚举。2009年从奥地利维也纳市立音乐学院与奥地利海顿音乐学院毕业,获双硕士学位,同年到我校任教。虽然在国外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孙晓杨毅然选择回国,回到家乡兰州,来到西北师大。
        国外求学的经历,让孙晓杨更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以迎合学生对课堂的期待。课堂上,她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利用引导而不是灌输的方式教学。她说:“我更愿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音乐本身就具有独特的魅力,再加上孙晓杨投注其中的热情与细心,以及灵活的教学方式,在她的课堂上格外轻松、愉悦,学生们真正摆脱了被动填鸭式的学习模式,真正处于中心主导地位。正是这种刚柔并济的授课方式,使得孙晓杨的课堂独具魅力,深受学生欢迎。“我和学生就像朋友一样,他们在我面前丝毫不拘谨。”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是否会让学生迷失,甚至忽略老师的存在意义?面对这样的疑问,她说:“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这个尺度的把握与交流沟通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必须要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当下的大学校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孙晓杨认为:“科研与课堂教学是并重的、相辅相成的。工作的前几年是积累教学经验的关键时期,我们青年教师应该把侧重点放在教学上。术科不同于理工科,尤其是钢琴,主要是实践,所以我们的科研是和教学同时进行的:把科研方面的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在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可以成为日后研究的课题。”一方面致力于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大赛来完善自己,凭着谦虚好学的心态,孙晓杨在比赛中屡获佳绩。2013年,她在全国140多所师范院校参加的“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钢琴比赛”中一举摘得独奏和即兴伴奏的双料冠军;在今年我校举办的“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她说:“这个比赛意义非凡,可以和不同专业的教师相互交流学习,也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评委那里得到了很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一切,对于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她也为比赛设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以把专业更加细化,虽然教学方法可能是共通的,但是有些专业之间本身不存在可比性。我希望学校能把这个比赛一直办下去,这对青年教师来说是一笔非常珍贵的财富。”
        面对社会上有些人对艺术生的偏见,孙晓杨说:“首先应该端正对音乐的态度,数学、哲学、乐理是人类三个并列的纯逻辑理论,以巴赫作品为例,不仅仅是音符排列和韵律,内行人都认为他的作品是排列组合的最佳范例。其次,人们把音乐称作是术科,我认为艺术同时是我们享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比起其他枯燥的专业很有充实感。其三,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只要你心中热爱并且坚持下去。”
        我们即将离开的时候,等待上课的同学已站在琴房门口,四周乐声袅袅,不绝于耳,沐浴在音乐的海洋,让人身心倍感轻松。孙晓杨用一份青年教师独有的热情与精力带给我们惊喜与感动,无论未来面对的是什么,她一定会奏响属于人生新的篇章。

(编辑:吴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