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我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负责任、有激情的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进步。”袁媛如是说。
袁媛是一名青年教师。她1997年参加工作,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
她的学生对她的评价很高:有些严厉,但课讲得很好,我们很喜欢她!
2012年,她参加西北师大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2014年,她再次参赛。
袁媛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并没有采访前我们想象的不苟言笑,在采访中,笑意盈盈,侃侃而谈,倾心和我们分享她的教学感悟,她说:“我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节课的课堂效果是通过学生来呈现的。”
“把头抬起来”
说起袁媛,大家不约而同都会提到她的口头禅“把头抬起来!”她在上课的时候总是会说:“同学们,把头抬起来!”、“同学们,把手机收一收!”、“同学们,都醒醒!”
“提醒很有必要。”她说,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代人越来越依赖手机尤其是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是在大一开课的,大一的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状态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会降低,尤其是在讲到比较枯燥的知识点的时候,有些同学就会低下头去玩手机,这时候老师的反复提醒就很有用。
面对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同学,袁媛先是找那个同学单独谈话,然后在以后的课堂上持续关注他,让他感觉到老师是关注到自己的,自己必须认真听课。
袁媛说,讲课是一种享受。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她心怀期待,总是希望自己在讲课的同时能够和学生有一种互动,或者是语言上的交流,或者是眼神上的碰撞。
如果课堂的效果欠佳,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便倍感煎熬,而对于老师来说,心里也会五味陈杂。每当课堂反应不好的时候,下课后袁媛就会及时地进行自我反思,是否是自己在讲课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自己又该如何去完善。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都会有帮助,袁媛对学生格外的严格,“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她经常会说的一句话,而在教学生涯中,她颇感遗憾的一件事,也和这句话有关。
一个优秀的学生因为沉迷电脑游戏荒废学业,袁媛苦劝后仍是没有让那个学生“悔悟”。“我很努力地找他谈话,试图把他拉回课堂,但是最后却仍然没有成功。”袁媛感叹地说。这名学生成为袁媛教学生涯中一个难以放下的遗憾。
“都说忙,其实是盲”
现在的大学生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感觉自己很忙,但是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忙忙碌碌却最终归于碌碌无为,这就引发了社会上对于上大学到底值不值得的讨论。这也许是现代人普遍的一种生存状态,袁媛说:“到底是忙,还是盲?”
光阴荏苒,回顾她上大学的时候,学校留给学生的课余时间总是很充裕,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学习、享受生活。与现在相比,那个时候是要“闲”一些,现在大学生的课程安排得很满,“我觉得学生应该要有自己课下学习的时间。”袁媛说。
上大学到底值不值得?袁媛有她自己的理解。“上大学最重要的不是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人生的体验,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她希望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多的是侧重于实践而不是纸上谈兵,虽然落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它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信一定可以实现,袁媛表达了自己对于今后高校人才培养的期待。
“逼了自己才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潜能开发需要一种外在的刺激,参加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正是她激发自己潜能的一个契机。在准备参赛的过程中,她全力投入,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充分的准备过程激发了她的潜能,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尽管耗时间、费精力,但是它却是一个锻炼青年教师的好平台,让她学习到了上好一门课应该从何处入手。
“这样的比赛,我觉得应该鼓励青年教师多参加。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不会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把教学研究牢牢抓在手上,也建议更多的青年教师积极投身到教学科研中,上好每一堂课,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学生涯漫漫长路,师者关怀数载春秋,袁媛把学生的未来作为自己的创造蓝本,把学生的心灵作为自己的雕塑对象。“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她从师之路上无悔的箴言。
(编辑:吴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