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师魂 | 我和学生一起做好老师
满载着浓浓的感恩和温暖,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园丁们的心声!
这里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都有他们的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
让我们一起读读他们平凡的故事,为他们点赞,向他们致敬!
我和学生一起学做好老师
安富海,1981年生,甘肃庆阳人,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参编的著作有《教学论热点问题研究》、《课程论热点问题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研究》、《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等。
“真正的课堂是让学生动起来,而这个动起来的,应该是学生的思维。”这句话是一直致力于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安富海老师对课堂教育的认识总结。他早年有两年的中学教学经历,那时的他有感于基础教育课堂的死板,一直在尝试着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带着对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现状的疑惑,不满足于现状的安老师选择考西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生。谈到读研时期,安老师说:“那时每天除了上课,课余时间基本都在图书馆看书,硕士三年格外充实。导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硕士毕业后顺利地考上了博士。”
课堂上的安老师总是会有自己的新方法,他让学生总结罗列自己不喜欢的老师的特征,让每个人有话可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之中,最后他告诉学生:“大家做学生时不喜欢这种老师,做了老师以后也要尽力避免这种行为在自己身上发生。”这种教学和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感触颇深。安老师对大学课堂教学有着自己的见解,他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不喜欢听课,主要原因是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安老师说,一个老师最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地去影响学生,而不是只要求学生。走在那里就是一个榜样,站在那里就是一个丰碑。
“如果你没有走近了解过一个民族,就不要妄加评判它和它的文化。”安老师说。民族教育是他的研究方向之一,尤其对藏族教育关注密切,做博士论文时他曾在甘南藏族农村实地调研过三个多月。他说当我们真正了解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就会发现其文化中的多种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谈到当下社会对现行学校体系教育意义的争议,安老师说:“尽管现行学校体系不够完善,但其对一个人的成长有重要意义,它让人学会与人交流,如何适应社会。”
安老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他认为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学习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平常他和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以前当班主任时,我会不时‘突袭’男生宿舍。”他笑着说。当然他的这种“突袭”并非是查宿舍,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和他们聊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慢慢地,学生也把他当成了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这让他和学生保持了很好的关系。生活中,安老师热爱运动,喜欢打乒乓球。
由于在教育部借调工作的原因,安老师造访过多所著名大学,他经常告诉学生:“名校的许多学生不仅聪明,而且努力,他们大多数学习时间比我们大家要长,投入的精力要多,当然这里的学习时间不仅仅指上课时间。大家不要等到毕业的时候才去抱怨现实残酷,世事不公。机会永远都更青睐有准备的头脑,越努力才会越幸运。”
春华秋实,对大学生来说,这是硕果累累的季节,也是新旧更迭的机遇。安老师也用自己的方式写下对学生的寄语:“没有实力就没有尊严,不要祈求别人的同情,要用实力证明世界有我不一样!”一字一句,铿锵有力,那些话像暗夜里的石子,黎明时的金子,一直告诫我们,奋斗的季节,莫负年华!
缪强:当坚守遇见平凡
缪强,1970年生,甘肃临洮人,1989年参加工作,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后勤集团水暖服务中心供水服务部主管。曾获学校“节能先进个人”、“服务能手”等荣誉称号。
当你坐在教室里喝着热腾腾的开水时,当你走在夏日的学校主干道上,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为你遮挡阳光时,当你出入干净的教学楼卫生间时,有没有想过这么一群人:不论严寒酷暑,他们一直都在和“水”打交道,他们有一份自己说来“很脏”的工作,却有着一个最重要的角色——“铁打的流水线”上坚守的供水工。
缪强师傅就是这么一群人中的一员。从19岁时的临时工到现在的后勤供水部主管,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7年。这默默的多年坚守,这琐碎繁劳的工作,虽在他的双手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裂痕与伤疤,却并没有磨灭他对后勤服务工作的热情。缪强带着一口朴实的临洮方言说:“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嘛。”在他看来,在大学校园里干这样的工作很“值得”,一是做到了服务为人,二是大学里人文环境好,知识分子多,相处起来平易近人,也给工作带来了便利。
全部教学楼开水器的上水,所有校内公共卫生间的维修、改造,地下管道的检查、清理,以及家属楼卫生间的维修工作,还有室外化粪池的清理、垃圾的清理、绿化浇水……这些都是他们工作的日常。在这些工作中,看似轻松的绿化浇水背后其实也并不轻松,缪强师傅说:“我们早上六点起床就要去上水,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是常有的事。尤其让我们头疼的是教师家属楼,由于一些楼修建于80年代,这些楼地下管道的维修空间小,工作难度也就相应的增加了,我们不得不趴在地上完成所有的维修和改造工作。个别时候还会遇到一些居民不配合工作的情况,这时候动员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有时实在不好解决,就只好请求房产部门的协助。”缪强师傅还说,他们还帮助过一些手机掉到便池里的同学,帮他们捞手机,有些同学实在过意不去,还会掏出一些钱来答谢他们。“我们怎么会要学生的钱呢,学生更是我们的服务对象。”缪师傅笑着说。
他们一直秉持着“当天任务当天完成,无工作推诿”的高效优质服务原则,24小时值班,热线电话全天有人接听,别人节假日休息时差不多就是他们工作最忙的时候。可就算是这样,这个20人组成的小团队也依然忙不过来。据缪师傅介绍,团队老龄化非常严重,平均年龄49岁,而且管理人员的培训也少,临时人员较多,并且临时人员的工资待遇也很低,这就导致了人员的流动性大。缪师傅感叹:“留不住人嘛,再说我们常常和厕所打交道,有时候脏的还会溅一身,气味也不好闻。”
坚守是一种情操,平凡是一种常态,这两者在缪师傅身上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服务为人,服务重人,这种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