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图片

师大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师大要闻

砥砺奋进的五年| 学院巡礼:外国语学院——以高水平外语志愿服务拓宽育人平台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从始建于1939年的英语系起步,历经78年沧桑岁月,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洗礼,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学科梯队整齐合理,研究方向比较齐全,在保持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论和翻译研究等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在符号学、英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形成了新的研究特色,在语言理论、教材教法、语言实际运用等方面获得了新的进展。
    近五年来,外国语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党的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学研究为抓手,以社会服务为己任,不懈努力,为“十三五”快速发展和实现更高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外国语学院在高举师范教育大旗的基础上,积极承担语言服务相关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坚持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合作,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外语教育水平、开展本土化语言服务以及华夏文明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 情系西部慰少年,不教青春留憾事

 

     2012年,外国语学院组建了“馨译”外事志愿服务队,本着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主动服务社会。五年来,先后承担了“青海湖环湖自行车赛”“发展中国家太阳能适用技术国际研讨会”“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甘肃国际产能合作洽谈会” “甘肃省政府欧盟项目”“第三届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丝绸之路国际大会暨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甘肃省文博会”“亚洲合作对话(ACD)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中国—中亚合作对话会”“‘未来领袖—青春使者’重走丝绸之路国际青年夏令营”“敦煌-瓜州沙漠极限穿越挑战赛”“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斯达克‘世界从此欢声笑语’中国(甘肃)项目”等一系列大型活动的外事与语言服务任务及翻译工作。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全体师生志愿者战胜了戈壁风沙、高原缺氧、烈日暴晒、饮食不便等困难,提升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强化了综合素质,展示了外国语学院的朝气与风貌。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依(Taleb Rifai)、执行主任索丹•索莫基(Zoltan Somogyi)、国家旅游局、甘肃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旅游局、酒泉市政府、敦煌市政府及国内外代表对志愿者的专业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全体志愿者多次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甘肃日报》曾以《盛会回眸—志愿者为甘肃形象加分》为标题对志愿服务作了全面报道。
    2014年,在“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暨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馨译’外事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银奖。2016年,“馨译”外事志愿服务队荣获“甘肃省志愿服务优秀团队”和“甘肃省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在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外国语学院获“先进集体”荣誉称号,4位教师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7年,“馨译”外事志愿服务队被授予兰州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十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了拓宽人才培养视野,提升人才培养的高度,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外国语学院先后与中国外文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欧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在线翻译平台、环球网“大编译平台”、敦煌市旅游局、甘肃省教育出版社、甘肃省中国国际旅行社、甘肃省博物馆、直方软件公司、兰州同文翻译社、兰州无国界翻译公司、兰州博朗翻译公司等单位合作共建见习、实习与就业基地,深化合作,努力将基地打造成传播华夏文明、传播好中国声音、译介西方先进成果、开展良好跨文化传播的高端平台。
    为了使师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拓展学术视野以及深入了解社会,外国语学院积极组织师生承担甘肃省外办、商务厅、卫计委、旅游局、残联、敦煌市旅游局、兰州石化、兰州寰球石化委托的外语或翻译培训任务,先后完成了“全省公务员俄语短期培训班”“甘肃省卫生医疗系统高级英语培训班”“中石化-沙特阿拉伯高级管理人员外语培训班”“寰球公司高管TOEFL培训班”“敦煌涉外人员”和政府机关网页翻译工作,高水平的外语培训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参训人员的广泛好评。

 


    同时,外国语学院“红豆草”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依托“国培计划”甘肃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研修项目,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每年坚持深入到西部地区最艰苦的基础教育一线,克服海拔高、氧气稀薄等困难,先后赴甘肃省的靖远二中、临夏河州中学、会宁县白草塬中心小学、礼县雷坝镇中心学区、张掖市梁家墩中心学校、党寨中学、礼县雷坝镇中心学区、秦安县第二中学、秦安县第五中学、秦安兴国中学、桥南初级中学、积石山县高关初级中学、临夏县土桥中学、天祝民中、玛曲县藏中、碌曲县藏小、东乡民族中学、临夏回民中学、卓尼县藏中、迭部县藏中、夏河县藏中、碌曲县藏中、肃北蒙古族学校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克苏市十二校、阿克苏地区实验中学、阿克苏地区第十中学等乡镇学校,开展帮教扶教、送教下乡、送教上门等活动,成效显著,得到当地政府、教育部门与基层中小学与师生的高度赞扬。

 

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五年来,外国语学院通过志愿服务、语言服务、实习支教、走村入户、厂矿走访、社会调查、外语演讲与辩论、外语短剧大赛、英语角、中外师生联谊、外语合唱团、新媒体实践、微信公众号、“三个一”工程等时时处处体现出“强化实践育人、提倡环境育人、鼓励社会育人”的办学理念,不断通过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积极为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热情,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大量形式丰富、内容迥异的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课堂理论知识的内化。社会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最佳“第二课堂”,在这个大课堂中,思政教育、理论课程、语言技能课程得到了完美的诠释,社会育人功能与学校教育功能密切地结合在了一起。通过社会服务与实践,学生发现了自己专业学习的不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动力不断由“工具性”动力向“综合性”动力转化,“要我学”的尴尬变成了“我要学”的热情,听说读写译能力有了飞跃式的进步。

 


    二是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拓宽了就业之路,打开了就业大门。志愿活动使得大学生能够提前接触社会,是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志愿服务活动丰富了社会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学生认识了社会,社会了解了学生。社会志愿服务也改变了就业选择理念,不再仅局限于教师、公务员等狭窄的领域。通过实践,“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成为外院学生就业的生命动力与活力。飞行员、空乘、军官、猎头、HR、导游、钢琴师、设计师、自主创业、汉语国际教育志愿者显示出了学生的业务自信、社会应对能力和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
    三是立德树人德为先,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深刻理解了社会责任与个人品德的重要性。为校园树木挂上双语标签的吕翠竹、为生病同学义务献血的史琦、将街头摔倒老人扶送至医院的张政妍和周朝岚、义务陪护住院退休老教师的俄语专业的孩子们,彰显了学生关心他人、关爱自然的善举和高尚的人文素养;陈立莉、田艳琴、马楠蝉联三届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文科组冠军,吴月获得第三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讲课比赛特等奖,董连棋荣获第三届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英语组二等奖,沈星妤荣获“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二等奖,证明了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的育人本质,那就是实践是育人的大熔炉,真诚服务是人才培养的试金石。
    四是志愿服务活动磨练了学生意志,塑造了学生品格。志愿服务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志愿者不仅代表个人参与志愿活动,更是代表着中国当代大学生志愿者的形象与风貌。每一次外事志愿服务活动,学院均要提前数日甚至数月开展外事纪律培训、专业知识培训,礼仪训练,素质拓展训练、人际沟通、应对突发事件、语言沟通不畅、制定应急预案、上岗誓师等活动,培养了学生遵纪守章的意识,培养志愿者们自律、自爱、自重的品格,既让志愿者明白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也使得每一位志愿者深切的感受到了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志愿者张文悦如是说:“做志愿者是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对这次活动以及对整个集体的贡献。”志愿者王彤说:“我学到了许多,收获了许多,不但能够得心应手的完成任务,还在这过程中收获了友谊,感受到了来自团队的力量。”参加斯达克“从此世界欢声笑语中国(甘肃)项目”的志愿者领队武凌云感叹:“我和我的团队成员们,非常有幸能和这位老人(威廉•奥斯汀)并肩站在一起,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欢声笑语而奋斗。我们正和一位可敬的老人站在一起,开启一场意义非凡的爱的行动。”


 


    学院志愿生者往往根据工作性质被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不仅做语言服务,更多的是专业服务,他们没有时间休息,没有时间坐下来,没有时间上卫生间,没时间喝口热水。午餐是盒饭,已经放凉,因为来不及吃。累了,就地打个盹,困了,几个人倒在一张床上,稍许充电就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工作岗位上。当他们结束了手头工作,本可以稍作休息时,却匆忙赶到另一个急需人手的工作场地,无怨无悔地继续志愿服务。这就是师大精神,也是用行动完美诠释了“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的师大校训。

 

四、扬帆以远航,任重而道远。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在我国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它以倡导和推进爱心助人、奉献社会为宗旨,这既是继承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举措,是西北师大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外事志愿者服务队的成立,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舞台,为满腔热情、乐于奉献的同学们提供了沟通的桥梁。
    斯达克听力基金会创始人威廉•奥斯汀(William Austin)说:“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有限,但是我们齐心协力,可以改变世界。”对于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载的育人、研究、服务、传承和交流的功能而言,上述工作仅仅是学院工作的一个缩影。

    在教育大变革、大发展的形势下,外国语学院将继续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将西北师范大学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突出教学重心,有机融合科研教学、推进学科建设,有机结合传承与创新,不断结合自身发展与服务社会,不断搭建师生为社会服务的广阔平台,继续坚持“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社会育人”的理念,努力培养更多、更好、更优的外语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突出的贡献。

(编辑:刘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