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 | 学院巡礼:敦煌学院——结缘敦煌,心仪大美,开启百年师大丝路新征程
在党的十八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积极响应国家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计划,坚持立德树人,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推进学院内涵建设,以提升教学质量、科研实践水平和增强文化创新能力为重点,不断深化合作办学的体制与机制改革,凝聚各方力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从无到有,学院建设发展壮大
敦煌学院成立于2014年6月,是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由西北师范大学和敦煌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校属学院。借助西北师范大学良好的办学声誉、深厚的学科优势和敦煌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快速成长。
学院成立以来,紧紧围绕特色化、精品化、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已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有4个专业学科的5个专业方向,在校学生448名,驻校教师28名。
学院党支部扎实推进党团建设,师生中现有党员24名、入党积极分子190多名,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党团活动。
敦煌学院并与敦煌研究院等十余所科研机构和院校建立了协作关系,初步形成了具有敦煌文化特色、开放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学院,成为传承、学习、交流、实践敦煌文化的高层次学术平台。
二、立德树人,教学实践广泛深入
敦煌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敦煌,深入社会,开阔眼界,锻炼技能,增长才干,先后创建了敦煌文博会志愿服务、敦煌文艺展演和敦煌莫高窟志愿讲解等三个实践教学品牌,被授予“甘肃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近年来,学院先后选拔、组织140余名志愿讲解员参与莫高窟洞窟壁画讲解,广受社会各界的赞誉,先后荣获团中央学校部、中国青年报社、人民网联合开展的2017年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奖、西北师范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西北师范大学第二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西北师范大学优秀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敦煌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多种荣誉称号,志愿者讲解员孟绮凡、王若男在甘肃省博物馆协会主办的“中国故事——甘肃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展示推荐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在第一、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学院先后选拔、组织200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荣获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先进集体、敦煌丝绸之路马拉松优秀团队等荣誉称号,志愿者王斐受到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表彰,志愿者刘涛受到酒泉市委、市政府表彰。先后选拔相关专业的师生85人(次)参演文博会展播剧目《又见敦煌》《敦煌盛典》《敦煌神女》等剧目达200多场(次),得到了王潮歌等艺术家和众多观众的肯定和喜爱。
三、突出特色,学科内涵不断提升
敦煌学院立足敦煌文化资源,促进学科内涵发展。在现有美术学、舞蹈表演、动画和旅游管理等4个专业的基础上,建立艺术与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教学实践基地,接纳相关专业学生赴敦煌进行实训交流,共享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和成果。近期,敦煌学院和历史文化学院联合,启动敦煌学(敦煌艺术)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工作。
在甘肃省教育厅的指导和支持下,敦煌学院不断深化特色教学研究工作,先后在敦煌大剧院举办了由师生主创、主演的“敦煌艺术教学展览展演活动”;在敦煌市大唐美术馆举办师生美术作品展,展出师生创作的中国画、油画、动画、漫画、雕塑、陶艺、装置、影像等作品500余件;并编印《起点——2017敦煌学院美术展览与舞蹈展演》作品集,以展(演)促教,获得良好的成效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同时,根据教学需求,敦煌学院先后建成敦煌当代美术馆、敦煌文化资料室、舞蹈服装道具室、美术材料室、舞蹈功厅、美术教室、旅游教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创业书吧、医务室、教师交流中心等教学辅助设施,设立了敦煌学研究中心、敦煌艺术创作中心、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工作室、敦德坊(敦煌彩塑传习所)等教学科研机构,汇集、整合敦煌传统艺术临摹品、华夏传统文化理论、舞蹈艺术、动画艺术和旅游等方面资料和素材,有力地支撑了学生专业教学和课外阅读活动。并鼓励、支持师生成立了雕塑艺术、壁画艺术、民间陶艺校外工作坊,延伸建设了校外美术馆、实验剧场和舞蹈表演、旅游管理实习基地,拓展了教学空间。
四、凝心聚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敦煌学院依托学校教改系列工程,紧紧围绕特色专业建设,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及时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艺术专业录取分数年均每年提高5-10分,生源质量稳中有升。
学院把以莫高窟为代表的丰厚敦煌资源作为学生最大的课堂,结合敦煌艺术特色,注重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先后开设了富具特色的书法、白描、壁画临摹、彩塑体验等美术基础课程,建立了开放式的敦煌壁画临摹工作坊,莫高窟壁画临摹、莫高窟彩塑体验、敦煌舞研习已经成为相关专业的特色品牌课程。这些对传统文化有效的传承和对东方审美造型基础教育体系的探索,得到了中央美院袁运生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谢成水教授、王雄飞教授等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
敦煌学院把敦煌文化的学习、传承、探索和创造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不断探索特色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效果明显。近年来,学院学生先后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有关敦煌文化的文章10余篇,在各类比赛展览、展演中获奖20余次(项),获得校级以上科研资助项目3项。2016年实施完成国家艺术基金《传承与创造:敦煌美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工作。
五、引培结合,教师队伍快速成长
敦煌学院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建立了多层次、多结构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学院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使用地方事业编制招聘专业教师11名、兼职教师20余名;先后聘请西北师大校本部相关专业优秀教师60多人(次),来敦煌集中讲授专业课程;聘请王旭东、彭金章、张先堂、史敏、李玫瑾等包括敦煌研究院研究人员在内的30余位专家学者兼任客座教授,不定期来学院授课。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熏陶和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传承、弘扬敦煌文化的情感。
同时,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先后组织学院教师30多人(次)到西北师大本部和部分国内知名院校观摩教学、进修学习,打造了一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六、开放交流,学术活动丰富多样
本着“月月有活动、周周有讲座”的目标,敦煌学院充分利用地处敦煌市的独特地理优势,广泛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先后邀请美国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美国惠顿学院和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来学院为师生举办各类讲座170余场;联合培养了俄罗斯研修生1名;通过“同行敦煌”等活动,和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澳门青年领袖团、台湾高校访问团广泛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作为理事单位发起创办“艺术与设计国际教育联盟”,营造了学术气息浓郁的多元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