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图片

师大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师大要闻

【我与西北师大】饮用水的困境与水塔的兴建

    在西北师范大学初创时期(1942-1956年),全校师生员工的饮用水问题,一直处于困境状态。当初的校园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土坡,这里既无河流、湖泊,也无水井,水源是远在3里地外的天然黄河。为了解决全校千余人饮用水这个最为急迫的问题,学校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先后约在10年时间里,曾经历了驴牛驮水、马车拉水、汽车拉水和兴建水塔供水几个阶段,最终才使全校饮用水问题得以解决。




    在过了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从老前辈那里听到作为高等学府的饮用水困境情况,不由得感到有点心酸。


一、驴牛驮水




     学校初创时期,西北师院的办公、教学、学生住宿等用房,都分布在今艺苑广场周围。当时,在校园内无天然水源的情况下,约3里地外的黄河水自然就成了取用的唯一源泉。可是,黄河流淌的地方,距校园不仅约有3里之地,而且学校所在地势比黄河较高。因此,要饮用黄河水,中间约3里陡坡路就成了取用黄河水的一大障碍。

     当时的兰州居民,都是用扁担挑黄河水吃。西北师院人多,挑水人少了无法真正解除用水困境,于是学校从农村买来几头驴,加上学校从城固赶来的一头牛,组成了“驴牛驮水”队,从黄河边往学校驮水。“驴牛驮水”队每天从学校东门(今二附中之东)出发,经狼沟下到黄河边。在工人同志用长把子大木勺给驴、牛驮的木桶灌满黄河水(若是冬季,黄河水面总是结冰,工人同志取水时,就在黄河冰上凿一个洞,然后取水)后,赶着驴、牛从原路返回。回到学校后,工人同志把驮来的水,一部分倒进学生食堂前人工食堂建成的水窖中,另一部分倒进学校开水房前建成的水窖中。具体用水时,食堂师傅用水泵或潜水泵从水窖中将水抽到小木桶中,再将小木桶中水提到食堂去做饭。烧开水的师傅,用同样方法烧水供师生饮用。约到了1950年前后,由于学校招生人数增加,原驮水队驮来的水不能满足师生用水需要,于是学校又买进了几条驴用于驮水,驮水队驴最多时达到了十多条。在此情况下,每次驮水队进出东门,总是呈现一派浩浩荡荡的景象。


二、马车拉水与汽车拉水




     上世纪40年代末,学校在用毛驴从黄河边驮水饮用之时,也曾从农村买来一匹马与一辆农用大车,以利于给学校运水(具体年代不详)。在大木车用于拉水之前,学校给大木车制作了一个与车排(不包括车辕)同样长的装水用大木桶,并安放到了大木车上。当要拉水时,先在校内给马戴好拥脖、备好鞍子,将马套在车辕内,然后赶着马车出东门,再从狼沟下到黄河边装水。给马车装水需要两个工人合作完成,一个工人在地上,一个工人在马车上。在地上的工人,用小木桶从黄河中打上水,提到马车前,把装水小桶递给马车上的工人,马车上工人再把小木桶中水倒入马车上大木桶内。这样装满一车水需要较长时间。马车到了学校,就把水倒入食堂和开水房前水窖中,以备做饭和烧开水用。

     用马车拉水一直延续到用汽车拉水之时。不过,在汽车向校内拉水之后,马车拉水并未废弃,而是继续给十里店家属区送水。在给家属区送水时,送一小木桶水,家属给送水工人一张水票,以此类推,这种情况延续了数年之久。

     我校用汽车向校内拉水始于1953年。当时,新中国建立已有4年时间,学校的各种条件开始改善,饮用水困难也有所缓解。学校为了更好解决全校用水问题,曾买来一辆卡车,专门用于拉水,同时还培训了司机,又为汽车制作了一个大水桶,安放到了汽车车厢中。这个大水桶,若装满能装3吨水。汽车拉水路线还是出东门,经狼沟下到黄河边。装满水后原路返回,倒入食堂和开水房前的水窖中。我校用汽车拉水,一直延续到1956年。当学校的水塔修建完工后,汽车就改作它用了。


三、水塔的兴建和供水




     在十里店桥西南角明代烽火台台基上,耸立着一座柱状建筑,这就是西北师范大学的重要标志——水塔。

     1955年,是西北师范学院兴建现代建筑开始之年。这一年,为解决广大师生饮水问题,学校按照事先的计划,开始着手兴建水塔。

     水塔外表为八面体,从地面至顶层塔形保持不变。塔体最高处,外表装有横向上、下两组条状装饰,间距一米多,中间装有方块状装饰。水塔每一面宽约3.8米,其中四个面有窗户,有窗户面,各有窗户四个。塔顶外表似伞状,檐边稍长,亦为八面,便于雨水下流时淋不着塔外壁。伞状顶的顶面中间最高处建有一圆柱,高约1米,是为塔顶。




    水塔底层建有一门,门内地面较为宽大,以备平时管护工居住。塔内靠塔壁建有八根水泥柱,柱直升至顶层,共同顶着一个水泥造的大水池,供装自来水用。水池中放置有一个铁皮制球状水漂,当水池中水增多,水漂就循着导轨上浮;当水池中水满时,水漂在导轨控制下就顶起其上面的一电闸,使电闸上的一个小装置与上面电源接触,从而使水塔内电线与黄河中间水泵房电线通电,水泵房电灯就发亮,水泵房管护工看见灯亮,就知道水塔中水已满,于是停止供水。而当水塔内水池中水减少,水漂就下降,水漂上面的电闸就自动弹开,水塔与水泵房间电线断电,水泵房电灯就熄灭,水泵房管护工就打开抽水机抽水和供水。

     在水塔内大水池上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各一根。出水管直通学校各食堂、各楼房和各院内供水站供自来水。另有溢水管一根,以利于排走大水池溢出之水。




     水塔共五层,在八根水泥柱内侧每一层建一平台,相邻平台间用钢板焊接梯子连接。梯子呈盘旋状,从一层升至顶层,以利塔内的管护工作。

     为解决水塔中大水池的来水问题,学校在甘肃省委党校以南黄河河道中部沙滩的地下建造了四口水井,各井用管道连接,并在水井处地表修建了一间水泵房。水泵房将从水井中抽水,通过地下管道和塔内进水管送入大水池。这一完整供水系统,解决了我校师生多年吃黄河水的大问题。在几十年过去之后,水塔已经停止使用,现在它因功成名就,变成了我校的重要文物和标志性建筑。



文/退休职工张清岳 口述  历史文化学院侯丕勋教授 整理 图/新闻中心

(编辑: 薛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