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图片

师大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师大要闻

【我与西北师大】司建国:大学时代的幸运儿

    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踏入这个校园,那可是被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访谈录》称为理想主义主义的时代。

    对我们而言,就是一走进师大校门就安心地、完整地享受四年校园生活。我们很少浮躁与焦虑,心静是幸福的前提。



    当时的高校还没有大规模招生,我们每个班只有20人。我们可以每周一个早上都陶醉于那位军大衣下只一件衬衫的Allan Blackstock吉他伴奏的美国乡村歌曲;我们可以专注于英语文化的精髓,可以热衷于书法及诗歌,痴迷于足球甚至写小说。

    我们上大学时,学费、住宿费全免,伙食费全发。开学第一天去系办公室签个名就算注册报到了。完全没有生存、生活压力,也没有给家人带来任何经济负担。而且,我们享受着兰州地区高校最好的伙食,没有之一。四毛钱一块排骨,六角可以吃到酱肘把子。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后来我们才知道学校食堂得过教育部大奖,厨师中有人曾经是法国使馆的大厨。

    那时上学的日子,有人暗暗较劲,看谁晚自习回宿舍最晚;考试前新建的图书馆人满为患,并偶尔有肢体冲突,起因自然是一个座位;知道考试成绩之后,会有人几天不和疑似威胁到自己学霸地位的人说话。


 

 


    那时的男生、女生,纯粹因为感觉而接近,为了感情而走到一起,与房子、车子、票子没有一毛钱干系。徐为民和李莉一直走到了今天,没有任何分手的迹象,似乎谁也不能拆散这一对。

    我所在的外语系,男生寥寥无几,我们的足球队可以战胜女生寥寥无几的化学系、物理系,而且可以连续三年拿到全校足球冠军。这在国内高校前无古人,来者遥遥无期。

    上大学期间,让我们遇见了师大外语系历史上最好的老师。俞杰、李森、许天良老师名满金城、如日中天;张儒林、张治学、王继文老师年富力强、已入佳境;葛盾、李岗、杨寅、李全福老师初出茅庐、已露锋芒;杨永林、金雨时老师在国外学术期刊华人榜单中名列前茅。当然,还有第一节英国文学课惊呆了所有男生的金发美女Julie Smith。

    西北师大外语系给我们打上了终生的印记。除了系统的英语语言训练和专业知识,它还给予我们某种特定的秉性、特定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印记已经伴随了我们三十年,无论我们教书、经商或从政,无论我们身处西北、华北、长三角、珠三角,抑或西半球、南半球,师大外语系的印记都注定会延续到我们未来的生命中。




    作为那个短暂时代的幸运儿,套用Michelle Obama的话,we used to go so high!!在此,我们由衷地感谢那个时代,感谢那时的校园,感谢外语系的老师及学校食堂的大师傅。感谢张儒林和葛盾的光临,他们与我本人有一对一的授业之恩。同时,也感谢和我们共度一生中最精彩、最重要四年时光的同桌、同宿舍、同班及同级的各位亲。

    最后,感谢母校和学院!

  

 

     (司建国,我校外语系1986届本科毕业生,现就职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曾任广东省高等学校高级职称评委、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终审评委。)


策划: 薛守文

图片:新闻中心

(编辑: 薛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