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图片

师大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师大要闻

李并成:延续民族文化根脉 传承师范教育薪火———西北师范大学的“初心”论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由此想到,我们学校也应有自己的初心。这个初心是什么?对其应有一个明确的、科学的、言简意赅的表述。

    联系到我校百余年来办学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我认为我校的“初心”可以提炼、概括为以下两句话、16个字:延续民族文化根脉,传承师范教育薪火。

    众所周知,我校肇始于1902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学校诞生之际正是中华民族危难最深重的时期,中国人民备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列强环窥,狼犬满街,血雨腥风,民族文化惨遭摧残,清政府风雨飘摇。我校的建立犹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在漫漫长夜里划出了一道耀眼的亮光,发出了一声震天的呐喊,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必须救亡图存、扶危继绝,延续文化根脉,传承教育火种。由此可见,我校的诞生对于保存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薪火的点燃和勃兴,有着何等重大的意义。

    “七七”事变后,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加速了灭亡中国的步伐,偌大的华北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我校也被迫西迁,筚路蓝缕,风雨兼程,两逾秦岭,三渡黄河,经陕西城固,最后以兰州为永久校址,自此扎根在了大西北厚重的黄土高原上。我校又一次担负起保护延续民族文化根脉、传承师范教育薪火、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又一次站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十分重要的节点上。广大师生自此坚守、扎根在西部这方贫瘠的热土上,不改初心克时艰,牢记使命图报国,图民存,启民智,鼓民力,弘文励教,致力于文明的教化和科学文化的传播,前赴后继,矢志不渝,自强不息,躬耕不止,做出了艰辛的可歌可泣的巨大努力和贡献。

    正是基于以上理由,我认为可以将我校的初心概括为以上那两句话。我校的初心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完全相通、高度符合的,因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教育的振兴,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根脉所系,任重道远。应该告诉同学们,我校绝非一所普普通通的高校,它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根。学校始终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紧紧相连,对于民族文化的延续、传承与振兴,对于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端与发展,做出过重大的历史贡献,发挥过深远的影响,在我国民族文化史上、教育发展史上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有幸成为一名光荣的西北师大学子,应该怀有什么样的初心、肩负什么样的使命、具备什么样的担当,这是需要我们经常思考、不能忘却的大问题。

    今天进入新时代,我们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机遇,荣耀与梦想、科学与智慧、光明与希望召唤着我们前行,初心依然是激励师大人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

    初心需要永远铭记,使命须臾不可忘怀,岁月在变,初心不改,时光流失,使命依然在肩。百年学府,书香如兰,阳光灿烂,春色满园,桃李芬芳,栋梁参天。明确了初心,对于激发广大师生爱国爱校、为我国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的豪情壮志,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编辑:寇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