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事业” 为了这个信念,他扎根西北31年
从教30余年,扎根西北,以有态度的治学理念和有温度的人格情怀,为人才匮乏的西北洼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投身基层接续奋斗的思想政治人才,这就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宗礼。
在兰州市西坪村,王宗礼正在和学生对西北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进行绩效评估调研,走出校门、深入田野,这是王宗礼思政课对学生的一个硬性要求,这源于他根深蒂固的乡土情怀。
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生 姜宝莲:王老师说,我们生于西北这片土地,有责任有使命为这片土地作出自己一点点贡献。
今年56岁的王宗礼出生于甘肃农村,先后就读西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毕业后,他毅然放弃东部多所重点高校伸出的橄榄枝,回到西北师大任教。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王宗礼:西北师大,从过去的北平师范大学一路西迁,实际上就是为了把优质师范教育的资源向西推进。它确实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师大人,就是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西部缺人才,师范院校是教师培养的一个工作母机,特别重要。
从教以来,王宗礼对育人始终精益求精,他是出了名的严师,做起学问来更是较真到极致。他的博士生刘姌反复修改后准备发表的一篇小短文,因为其中似是而非的用词,王宗礼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她,最后她收回作品没有发表,将它留做对自己永恒的鞭策。
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生 刘姌:他说你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每一个学术用语,一定要遵守它的学术规范。正是这种严肃态度使得我们产生了对知识的敬畏之情,还有一个价值的化身,也就是说如何去做人。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王宗礼:这一茬庄稼没种好,我明年也可以继续种。把人教坏了,才能再高,那也是一个废才。教育应该敬畏,来不得半点的马虎。
这个学术上的严师,却是生活中的慈父,他生活简朴,一个水杯能用十几年,却舍得一次拿出几万元资助学生。
兰州交通大学教师 韩世强:他对人善良每个同学都能感受到,他也资助过我,我也是特别努力,因为我觉得要对得起王老师的这片关爱。
比物质资助更重要的是精神的给养和鼓励。今年10月,在西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专业办学60周年的现场,王宗礼特意邀请了一名毕业生返校做分享,他叫苏军平,在家乡甘肃天水农村一扎就是20多年,先后让两个薄弱初中变成了优质校。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关子中学校长 苏军平:我的座位在整个会场的第二排,我的很多大学老师白发苍苍,都坐在我的身后,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老师有句话非常触动我,他说,他们做的是教育的大厦,但是你做的教育的根,只有你的根做好了,教育大厦才能更宏大,更坚固。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王宗礼:安排座位我是有意为之的,他长期能够甘于清贫,一直扎根于这个农村基层中去,要尊重他,要褒扬他,也是对我们后面的学生给一种鼓励。
“我愿以血肉筑桥,请每一位游子走来”,这句话至今还保存在苏军平的思政课笔记本上,这是王宗礼传承给学生的坚定信念。从教31年来,虽然已经荣誉满身,但王宗礼从未离开这片热爱的土地,他的坚守影响着一批又一批人,他的学生中60%以上都选择了身赴基层,助力西北教育水平的提升。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王宗礼: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事业,当看到这个学生成才成长,就感觉到一个人的力量已经放大成无数人的力量,这是我最大的乐趣。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时间:2019年12月7日 字数:1374字
原文链接:“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事业” 为了这个信念,他扎根西北31年
(编辑/王世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