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图片

老网站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老网站数据  改版  观点评论

马俊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内在要求。全省上下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期间,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嘱咐我们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指明了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有效路径,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充分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全省上下必须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

    要深化对甘肃生态建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重要地位的认识。甘肃地理位置特殊、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在全国生态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同时生态承载力低、修复能力弱,也是我国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努力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是甘肃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关键定位,甘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能有所进展、有所突破、有所改善,就是对国家和民族最大的、最有意义的贡献。为此,必须加强对山水林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研究,加强对构筑河西祁连山、南部秦巴山、甘南高原地区、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和中部沿黄地区四屏一障的研究,加强对黄河生态治理保护的研究,采取更有利、更管用的措施,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区域治理的整体战、防沙治沙的阵地战、绿色发展的持久战,守护好河西走廊的生命线,守护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守护好黄河上游重要水源,守护好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生态屏障。

    要深化对生态保护与民生之间关系的认识。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是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社会。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不仅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持久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创造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营造更加宜居的生存环境,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迫切要求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

    要深化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类可以通过实践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不能也不可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呵护自然,自身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人类如果毫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必然会受到自然严厉的惩罚。中华民族具有丰富的生态智慧,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的哲学思想,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的古训佳话,其中所蕴含的朴素的自然观,至今仍然给我们以深刻的警示和启迪。八步沙的绿色变迁也向我们证明,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也必然是慷慨的。所以,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要深化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从根本上讲,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只有重新审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是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脱贫攻坚、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所必须坚守的底线。面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要发展首先要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定力,在生态问题上要坚持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同时,生态建设的新要求也是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甘肃特色、富民兴陇的新路子,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新路子,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内在要求。全省上下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来源:《甘肃日报》 版面:05版评论 时间:2019年10月25日 字数:1732字


(编辑/何添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