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以课程建设推动教学信息化
3月28日,教育部举行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启动仪式,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仪式并宣布平台正式上线。怀进鹏在讲话中指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上线,是教育系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持续推进建设并充分运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将进一步缩小“数字鸿沟”,有助于我们深刻思考新形势下“教育何为”的问题,有助于把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动能,有助于把制度优势和规模优势转化为教育发展的新优势,推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
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是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用户最多的智能化高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集合了20个高教公共在线课程平台,计划分批次接入5万门优质在线课程。西北师大首批有43门慕课接入平台,在甘肃省内高校仅次于兰州大学(60门)。甘肃省接入较多的高校还包括兰州交通大学22门,甘肃农业大学22门,天水师范学院18门,兰州理工大学17门。
课程是教学信息化的“根”,教改改到深处是“课程”。近年来,西北师大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以课程为基本抓手推进学校的教学信息化建设。学校制定了一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以打造特色为抓手,引领带动课程建设高质量;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激活特色课程建设内生动力;以加强教与学过程为重点,激发课程建设主体活力;以深化教学评价机制改革为关键,提高课程建设效率效能;以精准投入为基础,确保课程建设资源配置有效到位。2020年学校投入989万,立项建设校级一流本科课程总计143门,其中线上课程56门,混合式课程53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7门;2021年学校投入510万,立项建设校级一流本科课程53门,其中线上课程8门,混合式课程23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5门。目前,学校有4门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35门课程被认定为首批甘肃省一流课程。2021年,经省级评审,学校有18门课程推荐参加国家级一流课程认定,46门课程参加省级一流课程认定。教务处与39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所在学院签订了课程建设目标责任书,每周一报,督促课程负责人和制作平台加快建设进度和强化质量保障。通过一流课程建设达到挤水铸金的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课程体系的改革。
学校牵头搭建甘肃省高校在线课程共享平台,推动全省高校一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学校建立了校级虚拟仿真教学及资源共享平台,与学校教务系统对接,目前已集成实验资源15个,记录学生人次3万+,教工人次4千+,支持了3个实验课程申报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开发了西北师范大学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与成果展示平台,集成示范课程、经典案例和优秀名师等课程思政教育成果,实现学校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展播展示,助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整体水平提升。
学校重视有效利用现有“金课”的建设成果,使每一门课程都按照金课标准进行设计,打造覆盖学校全部课程的课程改革体系,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课程教学、教育服务、质量评价等深度融合,带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