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举办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敦煌乐舞创作人才培养》 结项演出
11月29日,西北师大音乐学院举办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敦煌乐舞创作人才培养》结项汇报演出。甘肃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贾宁,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文生教授,敦煌舞教育教学专家、国家一级编导高金荣教授,著名敦煌乐舞研究专家高德祥,北京舞蹈学院敦煌舞教研室主任、国家一级演员史敏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作曲家姜万通教授,浙江音乐学院二级教授夏滟洲教授,甘肃省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左霞,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音乐学院原院长Huib Schippers教授,英国肯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非遗研究专家Olcay Muslu教授出席,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文艺处负责人和西北师大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师生参加。
王登渤表示,敦煌乐舞作品的创作体现了参训学员、参演师生对敦煌乐舞文化传承保护的强大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现了敦煌乐舞文化的崭新姿态。敦煌乐舞文化的积累、创作和传播是该项目的意义所在,希望西北师范大学对甘肃音乐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贾宁指出,敦煌文化是甘肃一颗闪耀的明珠,敦煌乐舞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希望音乐学院在今后的学术积累、创作能力及演艺水平上更上一层楼,将敦煌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敦煌乐舞创作人才培养》结项演出在《凿窟人》中拉开序幕,《一眼千年》再现了古丝绸之路文明独属于新时代的璀璨光辉,《婆娑鸣》用细腻、婉约、自然的古典双人舞描绘了自然生灵之美,《敦煌印记·焰》体现着古代人民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下的自然观与生命观,《剑器浑脱》塑造了河西女性坚韧不拔、奋勇当先的品质,《河西婚礼》刻画了河西走廊之上的一场盛大婚礼,《随·隋》和《唐韵·敦煌》分别以多人舞、三人舞的形式再现了飞天伎气韵生动、端庄秀丽的女性形象,《呦呦鹿鸣》塑造了九色鹿善良、圣洁、灵动的形象,《绳·祈》以持绳起舞的群舞形式代表对“生命力”的追求,《胡乐舞伎》体现了盛唐时期在丝绸之路影响下开放包容的艺术形式,《壁上观》表现“天人合一、慈悲六道、道法自然”的哲思,《天乐图》表现盛唐时期乐舞的姿态韵律。
《敦煌乐舞创作人才培养》是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旨在聚焦敦煌乐舞的创作与实践,以敦煌乐舞艺术的传承创新、创作人才为基点,充分发挥甘肃敦煌文化的地域优势和影响力,培养更多的优秀敦煌乐舞创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