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教授长篇小说《荒原问道》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北大中文系副主任漆永祥教授,北大中文系邵燕君副教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陈彦瑾,青年评论家丛治辰、陈思、饶翔、徐刚等二十多人参加研讨会并分别发言。研讨会由著名评论家、长江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主持。
与会专家针对《荒原问道》丰富的艺术特色、强烈观照历史与现实的主题及其复杂的写作风格进行了四个多小时的热烈探讨。丛治辰着眼于书中的知识分子与时代关系、“荒原”意象、小说的虚实写法等角度对该书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认为小说通过两代知识分子的形象刻画,准确地诠释了知识分子与政治等因素的复杂关系,使这部小说具备了足够的批判性。漆永祥教授从明清时期迄今的甘肃历史和文化进行了解读,对西北师大文史方面的学术史进行了介绍,并对《荒原问道》给予高度评价,期待这部作品能够产生更大的社会反响。
陈晓明教授认为该小说对于我们解读当下精神价值的失落颇具分量。书中塑造的夏木、陈子兴等形象是两代知识分子执着追求真理的代表,夏木作为知识分子在大学传道授业解惑,最后却要到荒原上去问道,这样的结局值得人们去深刻地思考;而陈子兴最后到希腊去传播中国文化同时又重新去认识世界文化也是极有象征意味。
(编辑:吉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