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支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分赴各地开展活动

[发布单位:     来源:团委    发布时间:2014-07-11]

 

 

 

 

        7月11日上午,以“为祖国勤学修德,以实践明辨笃实”为主题的2014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在学校中心广场举行。党委书记刘基,校长刘仲奎,副校长万明钢、刘玉泉、丁虎生、田澍、董晨钟出席出征仪式。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各实践团队指导教师、社会实践队员参加了出征仪式。
        出征仪式上,团委负责人介绍了我校2014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与会领导小组成员为校级重点团队授旗。学校领导为国家级、省级重点团队授旗。刘基书记宣布我校2014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出征。
        历史文化学院何玉红教授代表各实践团指导教师发言。他说,再过两天,他就和历史文化学院的5名同学前往白银市景泰县西南27公里处的寺滩乡永泰堡村,对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永泰龟城展开实地调查研究,最终完成题为《华夏文明传承新视野下永泰龟城调查》的报告。他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将写在“纸上的”知识和“活生生”的社会相结合,是检验知识、开拓视野、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实践活动通过“接地气”的一种方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成为引领大学生观察社会,思考当下,感悟人生,寻求未来发展的出路。他希望同学们睁大眼睛去观察,带着问题去思考;把脚踩实,把身子俯下去,把腰弯下去,深入到基层中,做好每一场理论政策的宣讲,写好每一篇社会热点问题的调研报告,精心编演好每一场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为乡村的孩子讲好每一节辅导课,把社会实践这篇文章扎扎实实地写在地上;把手拉起来,你我同行,步调一致,寻求活动的切入点,探索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创新知识积累的新途径。
        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万明钢副校长指出,各单位充分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计划、资金投入和资源分配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探索社会实践进课程、修学分的运行新机制。希望指导老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全过程指导和管理,高度重视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各项安全保障工作并指导学生完成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践成果。希望参与社会实践的广大同学更加自觉地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在火热的实践中检验所学,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
        2014年,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以引导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共组建集中社会实践团队106支。其中,学校层面根据项目需求,通过招募组队28支,各学院根据实际和专业特色组队78支,参与集中社会实践学生1486人,另有10000余名同学将持有学校统一印制的社会实践介绍信,回到家乡就近就便进行分散实践调研活动。今年的实践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政策宣讲、社会热点调研、传统文化教育、公益实践历练、就业创业见习、义务支教服务等方面。实践地点覆盖学校双联点礼县、宕昌县各乡镇村及全省各相关地区的社区农村、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编辑:张卓月)

  • 西北师范大学
  • 西北师范大学
  • 西北师范大学
  • 西北师范大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