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举办开放周活动

[发布单位:     来源: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发布时间:2016-01-14]

       日前,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在教师发展中心举办开放周活动。副校长张生勇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他说,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是学校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是学校中外文化与教育交流的外向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希望学院在开放周活动中,贯彻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学生成长这个中心,依靠教师发展这个根本,充分利用教师发展中心这个平台,总结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经验与不足,研讨教师发展和人才培养培养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认真规划学院“十三五”建设愿景。
       开放周围绕“展示国际教育成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学院发展愿景”,采取参与式研讨、课堂教学观摩、专家论坛和留学生文化交流节等多种形式,全面总结回顾了学院成立以来的各项工作,分析研讨了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过程的问题,规划了学院未来发展蓝图。


中外师生交流研讨跨文化教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承担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外国留学生及海外华裔学生等类型学生的教学、培养、培训和文化传播任务。学生类型较多,学习需求、学习方式及培养目标差异很大。

 


       学院全体教师和部分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代表齐聚教师发展中心研讨厅,围绕国际化跨文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转变这个核心话题,分组展开热烈讨论。

 


       留学生们希望能在学习中加大中国历史、文学方面的内容,通过电影、书法、户外考察等生动有趣的方式,深入了解古代中国及现代中国,体验中国不同地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希望学院能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外籍学生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加强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沟通与交流。
       中外学生对语言教学、文化教学和完善学院“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及“一对一”合作语伴特色活动等方面工作,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参与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开放周活动在平等参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参与式教学活动中,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学院刘晓玲教授、王晶老师分别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和东干族本科班学生讲授了《中国楹联》《汉语比较句》,让中亚东干族留学生在轻松和谐和兴味盎然的课堂气氛中,对楹联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悟,学习了汉语比较句式。
       参加观摩课的老师各抒己见,就参与式教学进行了讨论。教务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瑾瑜教授总结认为,参与式教学在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老师们深入探索。
 

集思广益描绘学院发展愿景


       院长武和平教授结合国内外形势、国家政策和学校第七届党代会精神,全面总结了学院事业发展,分析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设想。
       全体教师认真填写了学院发展SWOT分析表,科学分析和梳理了学院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扬民主决策,集思广益,全员参与谋划学院“十三五”规划。

 

 

 


       同时,学院邀请北京语言大学张宝林教授作了三场关于语料库建设和应用的系列专题报告,举办了第七届“汉语架桥梁、五洲共欢歌”国际文化交流节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学术水平和师生的凝聚力。

 

 

  • 西北师范大学
  • 西北师范大学
  • 西北师范大学
  • 西北师范大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