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新春的脚步,大学生的寒假渐入佳境。与往年有些不同,一群大学生“创客”在寒假向着“创新创业”奔跑。凛冽寒风,漫天雪花阻挡不了校园创客对“创新”的火热追求。高教周刊深入7所高校,从校长、大学生创客、创客导师、创客园区等多维度、多视角解读大学校园“双创”现象,并近距离倾听——
出镜高校:西北师范大学
创业中感受向上的力量
1月9日,西北师范大学放寒假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校园“创客”却利用假期“掘金”。为了解他们的需求,西北师大的校长和学生创客进行了一番对话。
主持人:刘仲奎(西北师范大学校长)
嘉 宾:
李 锋(俄罗斯留学生、中外艺术品交易公司负责人)
魏 鹏(旅游学院学生、博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负责人)
主持人:这个寒假,学校十三五规划要出台,其中有不少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内容。规划稿会放到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在大学治理上,我们也是“创客”。两个团队寒假有什么具体计划?
李锋:我和妻子将回到俄罗斯,为艺术品交易公司做深度市场调研。交易网站的建设目标是为海内外中国艺术品热爱者提供“正品”,为大家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
魏鹏:我们正在竞标兰州市西固区中小学教师心智装备及团队精神提升培训项目,争取圆通快递兰州分公司员工团队凝聚力提升训练项目,完成兰州市盛博教育高考生减压专项辅导。
主持人:相比理工类和职业院校,我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并不突出。学校的总体思路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双创重育人,工作全覆盖,指导精细化,支持常态化”的理念,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实践育人的载体。你们是从学校相关政策中受益的?
魏鹏:我是学空中乘务专业的,2014年才开始心理学专业学习并创业。学校当时就为我们提供了免费办公场地,并安排老师开展专业指导和孵化培训。最后,项目平稳开始,首月便实现营利。
李锋:我们刚参加完学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并被推荐参加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希望项目实施后能得到学校进一步的支持。
主持人:学校已经和中关村软件园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同时,18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意创业孵化基地已被确立为首批省级“众创空间”。新春将至,你们最想对其他高校的寒假创客说什么?
魏鹏:我们最想知道其他高校的创客如何突破创业、学业和休息之间的矛盾。我们未来五年的计划是建一个线上心理咨询平台,团队正在开发相关软件,经过调研后就能投入运营。
李锋:我们团队最想知道中国高校艺术专业的师生有多少人愿意把作品放到国际网络平台上交易和交流。我们想先在中国和俄罗斯“试水”,如果成功,再做拓展,成为丝路文化的使者。
主持人:你们的问题学校将通网络进行发布,希望大学生创客都能在这个平台上互通有无,彼此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创业者,而是通过提升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让大家在创业实践中感受向上的力量。
(文字整理:来鑫华 王雯静)
出镜高校:湖南科技大学
“双导师”牵着创客闯四方
虽然要放寒假了,但是湖南科技大学的校内外导师们却在忙碌着,他们为寒假制订了很多计划。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是湖南科技大学为学生创客保驾护航的秘籍。
主持人: 李伯超(湖南科技大学校长)
嘉 宾:
戴树根(湖南科技大学创客导师,招生就业处处长)
吴俊兴(中创投创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持人:寒假是学生创客的黄金时期,他们可以与导师深度交流,创业中的问题也可以得到详细解答。对于创新创业指导,导师和学校有什么寒假计划?
戴树根:寒假临近,根据专业特点,我们将校内导师分为观念引导组、政策指导组、技能辅导组和典型带动组,在树立积极的创业观、提供法律援助等方面进行辅导。我们还将走访项目负责人,摸清底、备好案,拿出帮扶方案。
吴俊兴:我们的服务强调落地和取得实效。我们会对项目进行深度辅导,引导他们与市场无缝对接。还会和商学院合作,做一些案例研究以及统计分析,并将这些成果应用于创业教育中。
主持人:有激情有梦想的寒假校园创客,更需要创客导师。导师们准备给这些春节不回家的创客怎样的具体指导?
戴树根:校内导师负责帮助大学生创客搭建创业理论知识的基本构架。这个假期,我要负责创业项目的遴选、计划书的指导等。我会带大学生创客去走访湘潭及周边的一些企业,通过实地考察,增加企业运作知识。
吴俊兴:作为校外导师,假期我会邀请大学生创客到中创投湖南运营中心,逐一帮他们解决问题。在与大学生创客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在战略思维、项目定位、市场运作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主持人:与创客一起成长,是很多创业导师的感悟。关于“双导师”制,导师和学校有什么长远计划?
吴俊兴:我们将在三个方面努力:一是为创客提供一站式创业成长加速服务;二是在商业模式等方面提供深度服务;三是将委派一批有丰富经验的项目总监等与学校共建面向市场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戴树根:我深刻体会到要通过市场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教学和科研创新、产学研结合。学校正在探索构建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双导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在进一步完善之中。
(文字整理:邹平辉 邝永健)
出镜高校:北华大学
寒假“创客总动园”
寒假伊始,中关村北华大学生“创客总动园”比平时热闹了许多,进驻团队正在进行项目的策划与实施。
主持人: 王怀忠(北华大学就业工作处处长)
嘉 宾:
王正伟(中关村北华大学生创客总动园创业导师)
陈鹏飞(中关村北华大学生创客总动园执行总经理)
张 鑫(中关村北华大学生创客总动园创业学生)
主持人:寒假的总动园活力四射,哪些项目正在这里进行假期孵化?
陈鹏飞:寒假期间有十余个项目、五十余人留在“创客总动园”。在大三学生张鑫等努力下,学校“校哥GO”大学生电商创业实训平台创业项目正在完善营销方法等运营策略,目前已进入了最终测试阶段,将在开学初开通新平台,为广大校园创客服务。
王赫欣负责一个持续创业型团队,大一做过英文报纸代理,开过乒乓球馆,在一次“创客总动园”举办的讲座中,农村电商的前景让他果断选择开始经营家乡特产——各种梅花鹿制品,目前已经小有成就。临近春节,他的产品供销两旺。目前他已经在规划毕业后的创业蓝图。
王正伟:通过最近一段时间发展,季胜男团队将家乡的蜂蜜产品从微商发展到淘宝平台,并多次参加展会。利用寒假,他正在进行提升产品外观、品质等规划,同时做好各项准备,冲刺春节市场。
主持人:假期,学校如何支持“总动园”里的学生创客?
张鑫:我们的导师团队分为常驻导师与客座导师,这几天,指导教师通过头脑风暴、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指导我们。学校为寒假创客开放了公寓宿舍并开设固定食堂档口。校领导也会抽空来总动园和我们聊项目并出谋划策。
主持人:“创客总动园”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面临着哪些困难?
王正伟:在协调企业资源的过程中,有很多企业家不能很好地理解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重要性,我们也通过不断地宣传及沟通,逐步缩小企业在此方面的认识差距。
张鑫:这个寒假,我在原有创业项目的基础上,承接了“创客总动园”的创业项目。如何发掘合适的人才进驻和协调更好的商业资源植入是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
(文字整理:杨海特)
出镜高校:大连理工大学
“寒假创客”旅程不孤单
赵浚凌是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的研一新生,也是“寒假创客行”实践团队的队长,谈起团队的组建过程,她眼睛一亮,“这次寒假学校团委为我们创客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机会,我们可以与省内其他高校的创业典型交流经验、开拓眼界、提升能力,让创业的旅程从此不再孤单!”
该校共组建963支寒假实践团队,7322名学生参与。其中为大学生创客量身打造的“创业项目市场调研”项目有78支团队,551名年轻创客将因此受益。
今年寒假,“寒假创客行”实践团队将针对辽宁省60余所高校的近百名创业典型进行走访、座谈、考察和交流,进一步了解省内优秀大学生创业典型的创业经历,深入调查大学生创业典型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整理,通过对知名创业校友、著名创业投资人的拜访,加深大学生对创业相关政策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团队指导教师刘禹彤表示,利用寒假组织创客实践活动对校园创客来说很有意义,平日里他们要兼顾学业与事业双重压力,寒假的实践活动也是他们给自己充电的机会,对未来的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
吴冀平是大工的明星创客,他和小伙伴共同研发的“腕带式手势识别系统”在刚刚结束的“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并已成功获得了319万风投,成立公司开始创业。
业已寒假,走进大连理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仍旧一派蓬勃景象。在“梦以青春起步,业以创新开始”的标语下,曹健正与小伙伴一起讨论所创办的“学创壹+”补习机构未来的发展道路。
从一个人的家教补习起步,到创办“学创壹+”补习机构,曹健带着小伙伴创下60天净收入30万元的创业奇迹,成为了大学生心中的“创业达人”。
曹健是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践团拜访的第一位学长。谈到创业心态,曹健认为,他们创业并不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作为大工学子不需要过分担心就业问题,但与其在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生活中消磨斗志,何不去创业的大潮中搏击?90后的朝气和锐气,在曹健的身上显露无疑。
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魏小鹏表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的重点内容,积极推进,突出体现创业在“创意、创新、创业”中的核心驱动作用。
(通讯员:张平媛 刘禹彤)
出镜高校:长春理工大学
创客崔艳与四叶草
当寒假的脚步一天天临近,校园里没有了往日嘻闹的人群,一下子变得沉寂起来。而在长春四叶之义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大家依旧努力工作着,那股热火朝天的忙碌劲儿瞬间消散了校园里的冷清。
眼前这个长发飘飘、落落大方的姑娘就是崔艳。此刻她正潜心撰写一种具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抽油机盘根自动锁紧装置的科研专利。这就是崔艳每天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充满挑战。
崔艳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位“创客”。2011年,她考入长春理工大学,成为光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本科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她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毕业时,我已经签了合同。但心里一直有个创业梦,跟家里人一商量,他们也很支持,于是就毫不犹豫地留在长春开始创业。”
崔艳的家在哈尔滨,以前每个寒暑假,她都会第一时间回到家人身边。但这个寒假,她却不能如愿了。公司的人手有限,从产品研发到洽谈合作,大小琐事,崔艳都得亲力亲为,原本应该放松的寒假现在一刻也不得清闲。
崔艳常说,“关于梦的答案,一直握在自己手上,只有自己才能让梦想发光”。她的办公室里现在堆满了各种书籍、资料,她和团队正努力将这些知识产权应用于实际,力求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创业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公司最初由几位学生股东领创,以仪器设备研发定制和产权创新为主要业务,但这些股东先后离开,使公司发展陷入困境,直到崔艳加入,一切才变为新的开始。
有一段时间,公司在资金和市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但崔艳并没有灰心,而是找准自身优势,迎难而上。“王劲松、石利霞二位老师对我帮助很大”,崔艳感恩道,“中秋节的时候,因为工作忙没回家,老师还邀请我去家里过节,我特别感动。”
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公司成功申报吉林省科技厅大学生创业计划、吉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项目专利,开发了灵巧型牙齿比色仪、激光多参数检测仪等新产品,并有部分产品投入生产。
长春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骆孟炎表示,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重塑创新创业价值观,引导学生不以追求功利为目的,激发创新潜能将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讯员: 霍睿)
出镜高校:扬州大学
休学只为了这场远行
临近寒假,正当大多数学生埋头苦读复习迎考时,扬州大学音乐学院的大一学生张亮亮却奔波在商场和建材市场之间。这个寒假,他投资近20万元的“茶物语”休闲水吧就要开业了,这个冬天,他将关闭休假模式。
张亮亮今年已经24岁,在别人眼里已经是折腾不起的年龄了,但他却选择了休学创业。“我有很曲折的求学经历,所以再曲折一点又何妨。”小张笑着说,两年的专科学习毕业后,他选择工作一年,然后又走进高二的课堂和高考的考场,并最终考上扬州大学。
深冬的扬州,阴冷且潮湿。当同学还在“暖被窝”时,小张就得来到店铺陪工人装修。因为学艺术的缘故,他对装修细节要求很高,有时候一块装饰板都是自己亲自去买。对接完装修任务,他又马不停蹄地拜访招商经理和品牌代理,尽最大可能压缩开店成本。创业花光了他的全部积蓄,还欠下了一大笔债。
但谈到这一选择,小张却表现得很淡定,“我每天六点起床,凌晨一两点才睡觉,寒假对我已没有概念,但看到店铺慢慢成型,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这个寒假,张亮亮并不是唯一休学的校园创客,该校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大三学生凡亚伟有着同样的选择。与张亮亮不同的是,他选择了一个“温暖”的创业项目,休学回家兼职网络电视台的娱乐主播。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唱歌,当发现我的歌声能给别人带来欢乐还可以挣钱时,创业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
“从娱乐的消费者到娱乐的提供者,我深切体会到创业的艰辛。”为了把准消费者的心态,小凡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硬是将流行歌单背得滚瓜烂熟。“上个月我收入一万多元,寒假则是我的旺季,我得用心去做好。”小凡开心地说。
同样是休学创业,同样是没有寒假的校园创客,小张和小凡对学业与创业的关系都有特别的理解。他们计划一年后恢复学业,“无论是工作要求还是职业兴趣,我依然喜欢自己的专业。”
(通讯员: 陈森青)
出镜高校: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冬季里奔跑与“爱”相陪
对于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蓝天陪诊”创业团队的师生而言,这个寒假异常充实。
该校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计慧敏考完试就一头扎进了省大学生创业能力拓展训练营,作为培训班班长,每日课程结束后都带着几个铁杆同学缠着老师进行头脑风暴。
“从12月23日考完试,我一天都没休息,感觉比上课还忙。”训练营刚结束,她马不停蹄地来到长春骨伤医院,每天早早到达,认真观察临床操作程序,详细记录老师讲述的实践经验,现在已能够独立完成一系列的技能操作。“创业不是说在嘴上,更是体现在腿上。这个活动一结束,我还要带一批志愿者参加社区体验活动。”
寒假充电是该校护理专业学生张超最迫切的选择。“通过前期的实践,我们发现不足之处太多。”他的书桌上,摆了一摞有关创业、管理、营销的书。作为“蓝天陪诊”项目的核心成员,他俨然把自己放在了经营者的位置。他每天都会将学习心得与伙伴共享。
“蓝天陪诊”是该校护理系师生共同努力的一个公益性创业体验项目。该校护理系主任袁兆新说:“社会陪诊需求日益增长,但相应的服务标准亟待完善。对于高校“菜鸟”创客而言,通过寒假时间提升医疗环境的感性体验非常重要。”因此,他号召全系学生在寒假期间进行各类实践。目前,已有4支学生志愿者队伍活跃在省内各医疗机构,仅云杉志愿者团队就有22人假期集体留在心脏病医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服务活动。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该校学生蔡冰冰在各大医院间穿梭着,一方面与医院商讨合作事宜,一方面联络校友资源;学生程国华负责市场宣传,一方面积极推广微信公众号,一方面争取着各类创业支持。还有大批的学生分散在家乡的大小医院,进行着深度调研……
“陪诊行业能走多远,主要取决于陪诊行业规范的流程、从业标准的建立,严格的就职培训与行业能力认证等。学校建立创客载体,正是为了培养‘知创业、会创业’的复合型护理人才。”该校校长张湘富说。
(通讯员 :王迪新)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年1月18日06版 )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6-01/18/content_44850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