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的是路 停下的是家——访校长奖学金获得者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吉余岗

[发布单位:     来源:《西北师大报》第470期 记者 安文宣    发布时间:2016-03-21]



        “走过的是路,停下的是家。那条路见证着你的成长,那个家珍藏着你最美好的年华。要学会珍惜这个家,因为当你离开这个地方,她就已经成为你回不去的故乡。”短短几句话,饱含着吉余岗对师大最深沉的留恋。
        当得知获得了校长奖学金时,吉余岗正在一千多公里外的北京实习。虽然没能回来参加颁奖典礼,心里略显遗憾,但吉余岗告诉我们:“没有回去,自己在外面,依然在进步成长。”
        大四的吉余岗即将面临着毕业季的来临,成绩优异的他,已经被推免直博到北京邮电大学。回忆过去三年多,他说:“每一年都是一个阶段性的成长。”曾经高考的不理想,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他咬牙坚持,“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决心在大学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陌生的环境使他的人际交往并不是很广阔,然而这正给他营造了一个静心求学的环境。大一一年的摸爬滚打,吉余岗渐渐发现,大学课程丰富多彩,大学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只要肯下功夫,掌握规律和方法,难度并不大。这样慢慢积累下来,到了大二,学习上一点也不费力。于是,吉余岗开始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其他方面。“大一学习靠的是兴趣,大二已经懂得学习的方法,理解问题也更有深度。”他在学习上更加注重效率,节省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第三年,吉余岗开始参与科研团队工作,软件制作、硬件制作、论文设计,他都尝试过。从大一学习网站制作到现在,吉余岗已经制作了三十多个网站,而现在他所实习的公司,也是和网站相关的。吉余岗至今记得自己编第一个程序的情形:“第一个自己编写出来的程序,花了一周多,基本每天晚上都熬夜,当熬过那段时间之后,走出来就豁然开朗了。”他总是花很长的时间去攻克难关,理解问题。“只有我理解了才会变得顺畅,”吉余岗说。经过大一的积累,大二的探索,到了大三的他,心性成熟了,学习也就成熟了。
       “挫折就是别人对自己的不认可。”对于挫折,吉余岗有着自己的独特认识和切身体会,尤其是当自己所做的工作被别人质疑和否定的时候。但是吉余岗从来不为所动,他相信自己的努力和心血一定可以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并赢得大家的认可,从刚来班里的排名靠后,到现在的成绩,吉余岗没有辜负当初对自己的期许,二十多张校级奖状,就是他所有努力最好的见证。

 


        什么样的工作才是真正的工作?至少在吉余岗看来,学生工作还不够名副其实。现在实习的他,才真正体会到每天干十几个小时的真正工作。在校期间,吉余岗曾担任我校大学生记者团团长,他从来不忽视学习。“学习靠的是学习效率,而不是学习时间的长短。”正是因为这个诀窍,吉余岗才能做到工作和学习的双冠军。吉余岗说,如果没有学习效率,即便整天坐在图书馆、自习室,依然是浪费时间。更何况大学的学生工作只是所有时间中的一部分,而更多的时间我们是用来上课的。在吉余岗看来,学习和工作,至少要有一个做得足够出色,然后带动另外一个保持一定的水平。如果觉得工作占去太多时间,就应该考虑自己是否合理安排了时间。
        是就业还是学习,吉余岗始终相信,不同的人所走的路不一样,而他也曾思考过很长时间。他觉得,不可能每个人都去考研,有人必然选择工作,优秀的同学毕业也会选择工作,工作不一定代表失败,继续深造也不一定代表着成功。吉余岗表达了他的观点:“取得成功不仅仅是用你是否工作赚钱和继续读研深造来衡量的,而是是否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他觉得,如果一个人所选择的方式最后能养活自己的父母、家庭,这才是成功,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那必然是失败的。其实无论哪种方式,最终都会有所收获,就看我们能不能持之以恒。在吉余岗的心里,继续深造不是对工作的回避,也不是惧怕社会的竞争,他是想进一步提升能力后,进而获得更好的工作,给自己走一条更加广阔的路。这就是他选择继续读研的原因。
        作为一个理工科名副其实的“程序猿”,吉余岗对诗歌、文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看来,这些形式可以抒发自己情感:“诗歌美妙,让人有一种倾诉感;历史客观,能让人们摒弃片面。”大一的时候,他能背诵整篇的《离骚》。现在的他,利用闲暇时间阅读《汉书》《三国志》《旧五代史》等史书。
        谈到对未来的打算,吉余岗羞涩地笑了:“未来五年,我肯定还是继续读书,等实习结束后,先进一个比较大的公司学习和锻炼,等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后,思想成熟了,就去自己创业。”言谈间,吉余岗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坚定。

 


       “我不知道明天的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但我知道今天的我想要明天的我成为什么样的。”
        走过的是路,停下的是家。要离开师大了,吉余岗才发现那份感情难以割舍。“我怀念的是每一次夜里走过昏黄的灯光,看到远方的林阴道路,当我慢慢走到尽头,才发现,那是我走过的路。”他喜欢师大这种氛围。吉余岗用诗意的语言在一千多公里外表达着对师大的眷恋与思念。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清脆的木铎声永远回响在心底,时光流转,不变的是我们四年避风的港湾。带着师大人的勇气,带着心中的家,吉余岗用他沉稳的脚步,正敲击着自己未来梦想的鼓点。

 

 

  • 西北师范大学
  • 西北师范大学
  • 西北师范大学
  • 西北师范大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