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按照学校第七次党代会报告精神,为了让更多学生在校内开展志愿服务、实践锻炼,团委积极与校内各有关单位、师大社区联系,确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咨询服务、公共卫生间文明入厕引导、退休老教师艺术素养普及提升、打工子女关爱教育、附小、幼儿园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愿望“一对一”实现、西苑餐厅文明就餐督导、独居老人心理疏导与亲情陪伴、残疾人康复训练帮扶等志愿服务项目,经广泛动员、选拔培训等环节,共有近2000名青年志愿者参与服务实践。
“每当听到孩子们齐声说‘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时,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参与校园打工子女关爱教育的志愿者王璇说。
“当我拿到帮扶对象信息时,心中生出了一份不安,”独居老年人心理疏导与亲情陪伴志愿者杨华宸说,“我所帮扶的老人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人们常说‘代沟’二字,我与老人相差60多岁,年龄上的差距犹如‘鸿沟’,内心万分害怕与老人没有共同语言。以前常听说,这些老教授,为人清高、刻薄,不愿他人打扰。但当我们给老人打电话时,老人非常高兴,说一定会等我们来。老人的这一反应,使我们长舒了一口气。当我和搭档到老人家中,老人满头银丝,身上穿着一件白衬衣,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在交谈中我们发现老人年事已高,但是思想很是年轻,我们聊的十分愉快,老人教育我们:‘大家进入大学和高中不一样,大学的学习更加依靠自己,需要个人自觉,希望你们要管理好自己,作为一个前辈希望我可以发挥余热,让你们少走弯路。’”
“第一天到教师发展中心当志愿者便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当天正好有一次学术讨论会议,有一些老教师提着东西上楼梯不太方便,我便过去顺手接过教师的东西把老教师搀扶到会议厅。还有一位老师说‘可以抽烟吗?’我引导老师到吸烟区,教老师使用饮品机等,作为志愿者心底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青年志愿者车敏胤这样回忆。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旨在进一步形成实践育人的浓厚氛围,引导、激励更多的青年学生投身到校园实践当中去,亲身体验并去观察生活、检验知识、关爱他人、历练自己,不断提升青年志愿者工作在凝聚、服务、引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中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