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网站数据

李瑾瑜教授:做“四有”特质的好老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9-12浏览次数:44

        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发表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讲话。这篇讲话,给广大教师和教师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清新的气息,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更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因为,讲话深入地回答了教师工作的本性、教师工作的作用以及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遇到的“好老师”的基本特质。这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教师职业,培养合格优良的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工作究竟是怎样的工作?它和人类其他的工作相比较,到底有什么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这一表述,清晰地揭示了教师工作从“灵魂”到“生命”再到“整个人”的“塑造”过程的本性。正是这样的本性,决定了“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因此,培养“好老师”,一直是人们追求和努力的目标,更是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使命与责任。虽然“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对“好老师”的特质的概括是“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四有”特质体现在教师的职业行动中,我们又可以将“好老师”理解和概括为价值之师、道德之师、智慧之师和仁爱之师。
       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价值之师。在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中,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传道”是第一位的。他指出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人类的教育,本质上就是一个价值导引的活动,教师的工作最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要能够“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道德之师。谈到“好老师”,我们会自然地想到“师德高尚”这个词语。那么,什么是“师德”?我们常常理解是遵守道德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用“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诠释“师德”的内涵,更能使我们把握师德的“教育培养”和“自我修养”的可行性。而且,对于“好老师”而言,“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样的道德情操不是刻意需要具备的一种品质,而“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它表现为教师能够“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智慧之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这些“好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中,“知识是根本基础”。“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爆炸,知识开放,“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所以,“好老师也就是终身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的老师。
        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做仁爱之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那么。好老师之“爱”的内涵具体是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清晰地指出:“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好老师正是用对职业、对学生和对一切美好事物之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所以,好老师的“仁爱之心”,既要体现在“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上,还要体现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更要体现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基于上述的解析和把握,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关于“好老师”的“四有”特质论述,朴素具体又理性深刻,观点清晰又富有新意。做“四有”特质的好老师,会成为为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促进教师培养与培训的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理论与思想基础。

【作者系教育学院院长】

 

(编辑:吴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