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网站数据

【文化名人进校园】评论家雷达对话陇上学者作家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6-19浏览次数:18

 

 

 

 

        6月18日下午,雷达对话陇上学者作家暨散文集《皋兰夜语》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与会学者作家就雷达散文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了深入研讨。
        诗人高平认为,雷达先生在《皋兰夜语》中充分展现了他写真事、讲真人、述真情的文学功底。评论家的理性高度与散文家的感性构筑出他巍峨般的写作水准和实力。
        我校彭金山教授说,《皋兰夜语》是当下中国乡土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摒弃了常见散文中对词语的堆砌,将司空见惯的场景上升到思想审美的高度甚至智慧和精神的力量,试图阐述人生的真理和意义,重新擦亮和寻找被人们忘怀的真理。
        作家叶舟说,雷达的文学批评视野辽阔、举重若轻,文字间的恳切和批评的及时性、有效性让很多创作者藉以汲取养分。《皋兰夜语》中旁逸斜出的是他行走的踪迹和人生的年轮。
兰州大学古世仓教授认为,《皋兰夜语》既体现出雷达先生梦时下、谈文学、怀故人、抒情怀的散文写作特色,又有着充沛的人性光辉和人性关怀。
        兰州大学彭岚嘉教授说,作为一个颇具建树的文学批评家,雷达进入创作领域后,学术研究的理论视野、思想习惯、表述方式总是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渗入到作品当中。《皋兰夜语》中展现的是他自己创作习惯的写作方式,无论写景叙事,亦或托物抒情,无一不具有哲理抒情的基调。
        诗人高凯认为,《皋兰夜语》涉猎的众多话题中,最精彩的是描写乡土的文章。不仅保持了雷达文学批评的机智和犀利,又展现了他率真、固执的一面。
        甘肃省委党校杨光祖教授说,雷达的散文有青春气象、西部力量和极度内敛、克制的美,是对西北尤其甘青宁文化的一种反思。
        雷达说:“我一直想写关于生存情况、新生困境的文章,将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内容结合起来,不断挖掘没有写过的、自己独有的新题材。”他认为,中国散文形式丰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如果在创作中一味模仿,不加选择的吸收,转化而来的学问会变成无用的负担,写作会变得模式化。“写关于自己的文章会很顺畅,但是意义不大。写关于个人与世界的文章,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脉络导向。甘肃文化资源内涵丰富,这个位于西部的精神密码一直在等待被发现、破译。”。
        当日上午,雷达走进我校传媒学院(新闻学院)“重返经典”电视大讲堂,为师生做了题为“《白鹿原》——从小说到电影”的解读。
        活动由中国小说学会、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和我校党委宣传部、传媒(新闻)学院、文学院及甘肃省汉之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是学校“文化名人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我校党委书记陈克恭和著名诗人高平,作家杨显惠,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邵振国,副主席叶舟、马步升、牛庆国,甘肃文化出版社总编辑管卫中等作家、评论家及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天水师范学院、郑州师范学院等高校专家学者、相关专业学生百余人参加活动。

(编辑:李昊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