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面对这个问题,给从事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老师们提出了挑战,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就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然而,面对95后,甚至是00后的学生,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政工作需要我们有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指导。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本而言就是要“走学生路线”——“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只有确立了这样的工作思路,融入学生之中,才能把握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才能在工作中时刻不忘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现实需求。
“走学生路线”是最有效的思政工作路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自身的特点,我们面对的学生还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好他们的工作需要我们走到他们身边去,融入他们之中,做他们思想的引导者,帮助他们在困惑的时候“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新时代的大学生,接受外界思想的渠道是多元的,要让学生跟着我们的步伐前进,就要坚持一切的工作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而工作,将学生的成长发展作为我们工作的使命,将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我们工作的要求,在思想深处坚定这一点,我们就能做好学生的思政工作。
把握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是辅导员科学工作的现实要求。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有科学工作的思维,我们面对的工作是十分庞杂的,如何在庞杂的工作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对我们工作能力的考验,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握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在规律中寻找工作的着力点,把握工作的重难点,找准工作的突破点,真正关心学生成长发展的每一步,将学生的成长发展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广大青年学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精神需求的满足。年轻一代的他们,梦想中夹杂着迷茫,干劲中也有退缩和恐惧,他们对外界最现实的需求就是寻找一个可以为自己加油、鼓劲的港湾,寻找一个在精神上求得成长的灯塔,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他们只有当好自己命运主宰者才能够掌舵中华民族命运的航向。作为辅导员,我们可以做的是帮助他们更好地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为他们营造寻找自己的未来、开拓自己的未来所需要的空间和环境,让他们将实现精神追求寓于民族复兴之中。
辅导员与从事思政理论课的老师和专业课任课教师不同,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我们专门的场域——第二课堂,我们要立足第二课堂的实践,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中国社会在转型期特有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理性、从容地看待中国社会的发展,自觉地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编辑: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