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袁贵仁率队和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在西北师范大学调研“双一流”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强调,要凸显办学特色,深入推进教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坚守初心,心无旁骛办好师范教育,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我对西北师范大学很熟悉,多次来过学校,对她的发展历史非常了解。”袁贵仁说,西北师大和北京师大同根同源,发端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西北师大和北京师大的校训也是一脉相承,都强调了做学问和做人的“圆”与“直”。西北师大历史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大师云集、人才辈出,有着十分优秀的办学传统。
袁贵仁在总结讲话中对西北师大取得的办学成就予以肯定。他指出,学校基础扎实、学科门类齐全,是国务院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目前的学科建设水平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在西部高校和全国师范院校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学校一百多年来扎根西部,服务基层,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
“一流大学靠学科,一流学科靠人才,人才队伍建设是决定一个学校发展的基础。人才问题,也是我们这次调研的重点问题。”袁贵仁说,“人才大战”和人才的无序流动从总体上不利于“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实施,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将通过有效手段予以解决。针对西北师范大学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校面临的自身“造血功能”不强、高水平人才培养不足、人才引进困难、人才队伍不稳定等突出问题,他表示,这既有西部高校客观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有西北师大发展中的特性问题。调研组将认真汇总分析学校领导和师生的意见建议,积极向党和国家建言献策,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在‘双一流’建设中,各个学校都很重视人才的‘帽子’。‘帽子’和办学水平有关系,但不完全等同于办学水平。”袁贵仁强调,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校和人才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就需要标本兼治,不断改进评价体系和激励体制,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西北师范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人文社会科学优势突出,要在争取国家项目上下功夫。”袁贵仁强调,学校要立足西部特点和区位优势,从选题入手,精心设计,有的放矢,积极争取国家层面上的社科项目,逐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袁贵仁指出,重视教育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战略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中,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突出强调了教育和教师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西北师大要坚守初心,坚定信心,心无旁骛聚焦“师范教育”主业。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深入推进教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举全校之力办好师范教育。
“中国教育的难点在乡村,教育攻坚的重点也在乡村,解决重点难点的关键在教师。”袁贵仁说,西北师大要立足甘肃,面向西部,培养一大批扎根基层的高水平师资,在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筑牢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
袁贵仁最后强调,西北师大要做大做强教育部设在学校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为西部民族地区培养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精良的优质师资;要做大做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深入研究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教育的“智库”作用,提高水平,办出特色,做出成就,为西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刘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