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地方治理高端论坛在我校召开
6月23日至25日,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举办的“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地方治理高端论坛”在学校召开。
该论坛分为大会学术报告、主题圆桌论坛、学术成果总结三部分。6月24日上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康之教授作了题为《社会治理的个性与共性》学术报告,张教授从改革开放前后我国民族关系状况的变化入手,梳理了西方民族国家构建历程与我国的差异,探讨了统一性和多样性、共性和个性之间出现冲突的必然性,进而对我国现有的民族政策展开反思,并结合自己研究官僚制结构提出的“中心——边缘”理论对民族关系进行深入阐释,提出基于不同民族“个性”的相互承认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发挥引导型政府职能,实现包容差异与合作共赢。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宗礼教授对张康之教授的学术报告作了点评。在题为《西北民族地区治理秩序的叠加构成——以民族性职业教育与国民教育资源的共享为中心》的报告中,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向平教授以回族地区为例,分析了体现“国民性”的国民教育与体现“民族性”的经堂教育之间的衔接与断裂问题,认为神圣的经堂教育与世俗的国民教育不能走二分法的对立路线,而应该探索二者相得益彰的互补路径,同时他对民族关系发展中的诸多行政化倾向展开了反思。我校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路宪民教授作了点评。
24日下午至25日举行了主题圆桌论坛,29位专家学者围绕“政府治理研究”“社区治理研究”“社会发展研究”“学术发表”四个主题先后发言,阐述了自己最新研究成果。在“政府治理研究”主题发言中,何文盛教授对预算绩效管理与绩效预算进行辨析,提出将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实现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张定安研究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讨论了放管服改革作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性;张文礼教授从科层制机制、市场机制方面就对口支援的政策实践展开反思,探讨了二者耦合发挥各自优势的必要性;李勇近副教授结合调研情况探讨了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流向生产需求、非生产需求等使用问题,并对其寻求理论解释;李毅教授以青海省藏毯产业为例,分析了地域文化嵌入型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左宏愿副教授从阶级、族群与国家的交错关系中对族群混居城市群体形成的结构性机理进行剖析。
刘敏教授在“社区治理研究”主题发言中,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区分了社区治理与以往社会(社区)管理在主体、过程、结构、方式方面的差异,并对民族地区社区治理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海云志副教授结合对回族社区宗教影响人士参与社区治理的实际,探讨了政府主导下对多元主体的吸纳、调控与协商路径;朱松梅博士在成本——收益的框架下,从激励、约束两方面分析社区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不同思路;刘红旭副教授汇报和分析了西藏城市社会治理公众满意度的调查情况与结果。
在“社会发展研究”主题发言中,王宗礼教授阐述了当前学界探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国家中心主义”“社会中心主义”倾向,指出了各自的误区所在,倡导坚持国家主导地位的同时吸纳西方社会治理理论中的社会参与治理,即建立一种国家主导的、社会参与的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治理”的要义所在。白列湖老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包容性治理作为西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变革新向度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马克林教授结合在临夏地区的实践调研,分析了民族地区不同类型社区格局的特征,认为城镇化进程中民族居住格局应结合地域特征、民族特征进行调整;成亮老师结合民族村落的具体规划实践,讲述了基于养生休闲主题的藏区村庄“旅居”模式的构建;王琪瑛副教授在族群二元性与城乡二元性相互交织的背景中,分析得出少数民族新生代农名工的认同困境较之汉族农民工更为复杂,验证了民族因素、宗教因素对其身份认同的重要作用;罗强强副教授分析了民族地区嵌入式发展中的内卷化问题;杨小梅副教授探讨了社会组织在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行政论坛》杂志副主编于健慧分享了对当前行政学研究热点的认识,倡导学界把握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现状、把握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深度把握我国行政学演进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并结合审稿体会就学术论文写作在选题、论证、格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公共管理学报》主编米加宁教授在题为“《公共管理学报》需要什么样的文章”的发言中指出,一篇好的学术文章就是用学术语言讲一个有趣的、有意义的真实的、中国的故事,同时概念构建要清晰、逻辑关系要明确、解决了有限问题以及思想、方法和工具的统一;《甘肃行政学院学报》主编罗梁波教授作了题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治理研究——研究方式的可能空间及方向》的发言,认为公共治理精神的核心是人文与科学并举,学术研究需同时在技术、形式和价值三个研究取向上实现整合,倡导学习、自我批判和开放的研究态度,强调实证研究中思想较之于技术的重要性以及未来质性研究中把官场变为田野的构想。
张润君教授和李怀教授作了总结发言。张润君教授说,本次论坛坚持问题导向、立足西北民族地区实践,集中探讨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地方治理的理论、经验与方法,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与会专家对做好西北文章、讲好西北故事,贡献了学术思想。李怀教授表示,参与论坛的既有国内一流著名学者、又有一批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中年学术骨干和初展学术才华的青年才俊,大家通过精心准备,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完整的呈现了出来,贡献了一场专业性强、有研究深度、有温度、充满现实关怀的学术盛宴,将对进一步促进处于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黄金段的西北民族地区问题研究和社会治理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150余名师生参加论坛。
(编辑: 薛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