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元典导读”系列课程在西北师大启动
10月28日,西北师大文学院主办、历史文化学院与哲学学院协办的“中华元典导读”系列课程在西北师大启动。党委书记张俊宗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逵夫教授,副校长韩高年教授出席启动仪式,历史文化学院、哲学学院、教务处负责人,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哲学学院师生60多人参加,200余名师生利用腾讯会议平台在线上参加。
张俊宗从四个维度解读“我们为什么要读元典”,他说,元典是原创的,具有长远性、广泛性、深刻性,读元典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是阐释、发扬、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是立德树人的需要,是文化振兴的基石。从中国重大历史拐点及中国的制度优势上看,推进文化自信、构建中国气派学术话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教育就要培养具有中国文化基因、胸怀中国梦、有中国自信的人。西北师大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具备做“冷板凳”、研究冷门绝学的师资基础,我们要以人类轴心时代作为确定元典的时间段,以讲好中国故事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课程开展,希望“中华元典导读”系列课程在学校、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持续推进,进一步优化全校通识课程体系。
赵逵夫评价开设“中华元典导读”系列课程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他认为,“中华元典导读”系列课程既有助于引领学科科学发展,也有益于加强传统文化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引领作用。他认为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当代社会,阅读元典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有着密切联系,回归元典就是回归传统文化的本源。
韩高年从“元”“典”两字本义出发对“元典”进行界定,认为元典及历代对其的阐释构建了中国的知识谱系和学术谱系,强调“小康”“大同”等观念更是出自于儒家经典。因此,结合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的现实,阅读元典是我们需要不断坚持的事情。
提问环节中,与会学者对跨专业共同研读经典的意义、出土文献对元典导读的价值以及理工科是否要开展元典导读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据悉,“中华元典导读”课程分“元典对话”“元典精读”和“元典研究”三个系列。“元典对话”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是“导论”性质的讲座;“元典精读”面向文史哲等人文专业开设,强调文本的细读;“元典研究”面向专业学生、特别是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侧重专题研讨。系列课程将从经部元典入手,兼及诸子、史部及楚辞等文献,从形式上采用对话、讲授、研讨、读书会及微课等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元典课程推向校外、推向全国。
(编辑/岳凡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