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申报2026年度教育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甘肃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2026年度教育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甘教科信函〔2025〕7 号)要求,现开展2026年度教育科技创新“产业支撑计划项目”“青年博士支持项目”“高校教师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产业支撑计划项目
1.项目以服务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全省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支持全省高校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以产业行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突破为需求,联合我省重点特色优势产业中的龙头骨干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着力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推动企业行业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整体提升。
2.申报人应根据《甘肃省高校产业支撑计划“龙头对龙头”行动实施方案》(附件1),联系我省骨干企业、在甘央企,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院校或研究机构团队参与申报,并根据研究需要积极吸纳相关科研院所和行业部门技术人员参与联合协同攻关。联合申报单位应包括省内新建本科院校或高职院校。参与申报单位应包括省内登记注册并纳税的骨干企业、国内相关领域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最多不超过5家。
3.申报负责人应根据《2026年甘肃省高校产业支撑计划“龙头对龙头”行动企业技术需求清单》(附件2),积极主动对接技术需求企业,在项目申报前积极深入企业行业一线,进一步明确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凝练项目研究方向和内容。申报高校应采取专门举措支持和组织高水平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等专家学者积极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协同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4.项目负责人须为我校在职人员,原则上应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领导和组织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
5.项目主持人应主持过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原则上校级领导不作为项目主持人。
6.省级科技计划重大重点项目、省教育科技创新项目在研的主持人和前两位参与人不得申报产业支撑计划项目。
7.无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失信行为记录或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或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检查过程中发现违规行为及其他违背学术科研伦理道德情况。
8.项目周期不超过3年,每个项目应设定阶段目标任务。
(二)青年博士支持项目
1.项目以促进拔尖人才培养与高端人才引进为导向,重点支持省属高校和高职院校青年博士教师,将自身学科研究方向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积极开展科研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推动青年博士教师尽快成为学术带头人,优化高校科研人才梯队。
2.项目负责人应按照《甘肃省高校青年博士教师“入企入园”行动方案》(附件3)要求,根据《2026年甘肃省高校青年博士教师“入企入园”行动实践岗位需求清单》(附件4)主动对接拟服务企业,依托青年博士支持项目开展“入企入园”行动。
3.项目负责人应为申报单位在职45周岁(含)以下、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政治素质高,遵纪守法,具有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负有担当奉献精神,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研发创新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项目组成员不超过5人,鼓励研究生参与项目研究。
4.项目负责人已同《2026年甘肃省高校青年博士教师“入企入园”行动实践岗位需求清单》中的岗位需求企业达成初步选派意向,同意开展不少于9个月的“入企入园”服务。
5.无科研失信行为记录或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及其他违背学术科研伦理道德情况。
6.项目周期原则上1年。
(三)高校教师创新基金项目
1.项目以激发高校教师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为目的,着力提升优秀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培育壮大高校科研团队,服务全省高校学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2.项目选题应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产业升级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组建项目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移转化。
3.申请者应为副高级(含)以下职称的在编在岗教师,不支持正高级职称教师申报该类项目。每个申请者限申报1 项,项目组成员不超过5人。
4.鼓励新建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主动与科研实力较
强的同类高校、院所、企业交流合作,开展选题指导、科研
训练、联合评审工作。
5.项目周期原则上1年,每个项目应设定阶段目标任务。
二、申报方式及支持经费
2026年教育科技创新项目资助经费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甘肃省教育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一)产业支撑计划项目
1.原则上我校申报限额为8项,可联合省内新建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额外申报联合项目2项。
2.理工农医类每个项目目标任务按最高不超过财政支持经费100万元设定、人文社科类每个项目目标任务按最高不超过财政支持经费20万元设定。
3.每个项目参与申报企业须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资金。项目申报时,须按照《甘肃省高校产业支撑计划“龙头对龙头”行动实施方案》(附件1),提供参与(或联合)申报单位合作协议。与企业合作协议中,应明确研发任务、绩效目标、企业配套资金额度及用途等。与其他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协议中,应明确任务分工、经费分配、绩效目标(包括联合申报省部级及国家级课题、奖项、论文等)等。各个项目的具体支持额度,按照绩效目标任务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贡献等综合确定。
(二)青年博士支持项目
1.青年博士支持项目实行限额申报,各学院择优推荐不超过1项。我校总计限额申报10项。
2.项目经费采取省财政资助和单位自筹相结合方式,其中,理工农医类每个项目财政支持经费8万元,人文社科类每个项目财政支持经费6万元。
3.项目申报时,须按照《甘肃省高校青年博士教师“入企入园”行动方案》(附件3),提供签字盖章版“入企入园”三方协议。应明确实践工作期限、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安全责任、报酬补贴、奖励、保密等权利义务;明确实践期间遇到的生活及工作中常见问题的处理办法;约定实践工作期间形成的科技成果、开发受益等知识产权保护事项;报酬补贴按照派出高校同意的兼职收入管理。
(三)高校教师创新基金项目
1.高校教师创新基金项目实行限额申报,各学院择优推荐不超过3项(汇总表中须明确未获资助是否同意按自筹项目立项)。我校总计限额申报40项(其中资助项目20项,自筹项目20项)。
2.项目经费采取省财政资助和单位自筹相结合方式,其中,理工农医类每个项目财政支持经费5万元,人文社科类每个项目财政支持经费4万元。
三、申报要求
(一)项目负责人同一年度只能申报一项教育科研项目(高校教师创新基金项目、青年博士支持项目、产业支撑计划项目)。
(二)申报单位同一项目不得多头申报,同一项目已获省级财政资金资助或已通过其它渠道申请到财政资助的,不得重复申报,并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附件5)。禁止“一题多报”或变换题目名称重复申报,一经发现取消项目负责人项目申报资格三年并计入学术不端黑名单。
(三)申报人要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确保申报质量,凡出现知识产权争议和科研诚信问题者,取消申报资格并依法依规启动问责机制。
(四)科研课题要立足甘肃省实际情况,研究内容突出、实施目标明确、研究思路清晰、预期成果合理,可行性强。项目一旦立项资助,应在项目执行期每年提供年度绩效报告。
(五)科研项目涉及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研究的,应当严格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做好有关工作,确保科研安全。涉及保密研究的,应当严格执行保密规定。
(六)为突出科研育人导向,提升研究生科研训练与实践创新水平,研究生培养高校应吸纳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参与项目。
四、立项程序
(一)产业支撑计划和青年博士支持项目采取“个人申请、学校推荐、专家评审、择优资助”的方式进行竞争遴选。各高校经同行专家评审公示后,择优推荐。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推荐项目进行综合评审,通过通讯评议、会议评审、公示公布等程序择优资助。
(二)高校教师创新基金项目由高校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同行专家进行评审,按项目限额将评审结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向省教育厅报备并由学校安排实施、组织验收。
五、材料报送
(一)电子版材料
请各单位于9月1日12时前将《2026年甘肃省高校“龙头对龙头”行动产业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汇总表》、《2026年甘肃省高校青年博士支持项目申报汇总表》、《2026年甘肃省高校教师创新基金项目申报汇总表》及各类项目申报书发送至指定邮箱。
(二)纸质版材料
请各单位于9月1日12时前将以上项目申报汇总表(一式一份),产业支撑计划项目、高校青年博士支持项目申报书连同支撑材料合并装订(一式三份),高校教师创新基金项目(AB表合并装订一式三份,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由各学院统一报送科学研究院。
请各单位按时报送材料,逾期不再受理。
(三)联系人
自然科学联系人:王丽,电话:0931-7975670,行政2号楼301办公室,邮箱:nwnuip@nwnu.edu.cn
人文社科联系人:寇咪 电话:0931-7971671,行政2号楼312办公室,邮箱:419089691@qq.com
附件:1.甘肃省高校产业支撑计划“龙头对龙头”行动实施方案.pdf
2.2026年甘肃省高等学校产业支撑计划“龙头对龙头”行动企业技术需求清单.xls
4.2026年高校青年博士教师“入企入园”行动实践岗位需求清单.xls
6.2026年甘肃省高校“龙头对龙头”行动产业支撑计划项目申报书.doc
7.2026年甘肃省高校“龙头对龙头”行动产业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汇总表.xlsx
10.2026年甘肃省高校青年博士教师“入企入园”行动选派教师汇总表.docx
12.2026年甘肃省高校教师创新基金项目立项汇总表.xlsx
科学研究院
2025年8月15日